隐瞒收入损失多多来源:作者:日期:2007-11-28字号[ 大 中 小 ] “原以为隐瞒收入可以占点税收上的便宜,没想到反而损失不少。”近日,笔者到某工厂调查,厂长谈起纳税情况时,后悔不迭。 据了解,该厂2003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情况如下:当年销售收入80万元,生产成本60万元,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共计5.72万元,增值税4.8万元,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0.48万元,通过民政部门向灾区捐款3万元。纳税调整前所得为80-60-5.72-0.48-3=10.8万元,公益性、救济性捐赠限额为10.8×3%=0.324万元,捐赠支出调整为3-0.324=2.676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10.8+2.676=13.476万元,但其上年亏损19万元,还有19-13.476=5.524万元亏损留待下年弥补。 然而,当国税机关对其进行所得税检查时,发现其2003年底一批产品因没有收到购买方货款而未入账,隐瞒销售收入5万元,遂决定对其补征增值税5×6%=0.3万元(适用小规模纳税人6%征收率);补征企业所得税5×33%=1.65万元,处以少纳税款一倍的罚款1.95万元(0.3万元+1.65万元)。该厂长要求查出的5万元所得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被税务机关拒绝;而后又提出既然查增了所得额,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扣除限额就随之“水涨船高”,多计税前扣除,但也被税务机关拒绝。该厂只得缴纳了欠税款、罚款。 我们告诉该厂长,税务机关的处理是有依据的,厂家想贪便宜反吃亏也是必然的。 因为,如果如实申报纳税,则5万元的销售收入可并入基数计算捐赠税前抵扣。但隐瞒收入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91号)*9条第三款规定,即“税务机关查增的所得额不得作为计算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基数”。企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税前抵扣就少扣了5×3%=0.15万元,也就意味着要多缴纳企业所得税1500×33%=495元。 其次,如果如实申报纳税,其2003年所得税纳税调整前所得为15.8万元;公益性、救济性捐赠限额为0.474万元,捐赠支出调整为3-0.474=2.526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18.326万元,仍不足以弥补上年19万元的亏损,当年还可以不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其隐瞒所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91号)*9条*9款规定,即“对纳税人查增的所得额,应先予以补缴税款,再按《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给以处罚。其查增的所得额部分不得用于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如上文计算,其当年就得缴纳企业所得税1.65万元。 还有,对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该厂少列收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已构成偷税。税务机关要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税务机关对其处以一倍的罚款,数额在法律规定的幅度范围之内。 最后,这还要影响企业下一年度的纳税总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八种项目不得扣除,其中第四项即是“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因此这1.95万元罚款不能税前扣除,算是彻底白白挨罚了。 厂长听了我替他算的账后深有同感,真是一念之差,一亏再亏,怨不了别人,只能怪自己。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