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税警联合打击发票违法犯罪取得显著成效来源:中国税网作者:王苹 黄永日期:2009-12-25字号[ 大 中 小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8]124号)下发后,广东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作出批示。2009年2月9日,广东省税务和公安部门按照通知要求,迅速行动,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的通知》(粤府办电[2009]15号)转发各地,立即在全省展开打击行动。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狠捣窝点严打团伙查处代开阻截信息 据统计,开展打击行动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广东省(不含深圳)共查处发票违法犯罪案件566宗,涉案发票2547万份,抓获犯罪嫌疑人288名,查补税款合计1.4亿元。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制造发票罪、出售非法制造发票罪等罪名共提起公诉案件27件,涉及30人。人民法院以出售非法制造发票罪判决了3起案件,其中12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以一定的罚金。 捣毁64个制售假发票窝点,打掉制售假发票团伙49个,查获假票证成品、半成品共2342万多份。其中,饮食服务发票346万份,交通运输发票26万份,商业零售发票105万份,增值税专用发票3万份,其他票证1860万份;收缴作案设备297台,缴获印章2290枚。 查处非法出售发票案44起,打掉犯罪团伙34个,查获假发票205万份。其中,商业零售发票36万份,饮食服务发票30万份,其他票证138万份;收缴作案设备57台,缴获印章1964枚。 查处非法代开或虚开发票案42起,涉案发票1万多份,查补税款1000多万元;查处非法取得发票案417宗,涉案发票1万多份,查补税款1.3亿元,严厉打击了虚假发票“买方市场”。 阻截大量发票违法信息。通过强化短信管控,广东省手机发送涉税违法短信数量总体有所减少,共治理违法短信369万条。 工作部署形成合力相互配合重拳打击 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为了确保此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广东省成立了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春洪任组长,国税、地税、公安和财政部门领导任副组长,其他11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工作协调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全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国税、地税、公安、财政等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协调小组,全面加强对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广东省结合实际,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打击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和部门职责分工都进行了明确和细化,明晰了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为广东省的专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召开协调小组会议。3月23日,广东省召开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会议,省协调小组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春洪主持会议,听取省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作汇报,讨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会议决定在全省采取督导组开展督导、集中开展一次全省统一行动、加大宣传力度和制定《广东省举报假发票犯罪奖励办法》等四项措施,进一步推进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深入开展。 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3月31日,广东省召开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全省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情况,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以及广州市、揭阳市分别在会上作了前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的介绍。省协调小组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春洪部署了下一步工作。省、市、县(市、区)三级协调小组成员、办公室成员及联络员分别在主、分会场参加了会议。通过此次会议,全省各地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真做好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 强化工作督导。专门成立广东省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督导组,四个督导组于6月下旬由省协调小组领导带队进行督导,促进对重点地区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整治。督导组每到一地,认真听取当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对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共同进行研究,并对开展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打源头捣窝点 严打制售假发票窝点。广东省各级公安机关按照打源头、捣窝点的工作要求,积极行动,联合税务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发票窝点。一是联合相关部门,获取案件线索,利用技术侦查和人力排查等手段,确定有价值的线索和情报,为发票犯罪案件的查处提供保障。二是拓宽思路,全面排查,认真分析获取的发票案件线索,确定工作重点地区。三是督办与自办相结合,推动发票犯罪案件的查处。在省协调小组的组织下,省公安厅派人到重点地区督办相关案件,协调有关地区统一行动,条件成熟后,择机抓捕。对重大发票犯罪案件,省公安厅经侦局还亲自组织查处。督办与自办相结合,使全省打击制售假发票窝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发票犯罪案件共立案108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88名。 严打假发票“买方市场”。一是健全发票管理机制。广东省各级税务部门结合工作要求,完成了普通发票印制、领购、开具、缴销、保管等管理制度自查和对发票定点印制厂的检查。大力推行发票抽奖办法,加大税控器具和计算机开票的推广力度,逐步取消手工开票,建立健全发票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大对假发票“买方市场”的打击力度。将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与2009年税收专项检查一同开展,组织开展对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业零售等4个重点行业发票使用情况的检查。查处非法取得发票案417起,涉案发票1万份,查补税款合计1.4亿元,有力地打击了虚假发票“买方市场”。 封堵发票违法短信。广东省通信管理部门组织省内3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9家重点门户网站、12家互联网接入商等24家单位,认真开展了对发票违法短信的治理工作。采取增设监测关键敏感词和限量管控等措施,加大手机发票违法短信控管力度。同时,组织重点门户网站和互联网接入商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加大网站巡查力度,及时删除网络发票信息,有效地净化了网络环境。 认真做好行政机关使用发票情况的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大量使用发票进行财务结算,由于虚假发票的存在,再加上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给个别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和侵吞国家资产等提供了空间。财政、审计部门以这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开展发票使用情况大检查,加大对行政机关发票使用情况的审核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认真查处财政、审计部门移送的涉案线索,严肃处理违法、违纪干部。各行政机关和单位认真查找管理和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杜绝违法使用发票情况的发生。 开展综合整治。为了推动发票违法犯罪综合整治活动,广东省协调小组及时督促15个相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开展工作,使整治工作形成了合力。按照省协调小组的统一安排,5月5日、6日,组织全省公安、国税、地税、综治办、工商和宣传等部门,展开集中统一专项行动,重点整顿车站、码头、商场等倒卖、兜售发票的重点场所,规模较大的餐饮娱乐行业和部分制售假发票窝点。全省各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000多人次,检查车站、码头、商场等场所292个,检查企业1379户,捣毁5个制售假发票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46人,查获假发票188万份,收缴印章303枚,缴获各类作案工具35个。 加强协调配合。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情况复杂。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完成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在展开的全省统一行动中,各部门密切配合,在省协调小组的指挥和部署下,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统一行动取得实效。省公安厅专门发文,对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进行了部署。省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国税发[2008]128号)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对打击活动的组织领导、重点行业检查和完善发票管理监督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通信管理部门制定了《广东省网间垃圾信息联动处置办法》,建立了发票违法信息的监控机制。 加强情况交流。为了加强对工作情况的反馈和交流,全省各市专门编发了信息简报,及时报道和刊登工作进展情况,推广好的经验。目前,仅省协调小组办公室共编发《工作简报》24期,报全国协调小组办公室,并分发到全省各地,起到了交流情况、督促落实、推动工作的效果。协调小组办公室先后召开了30多次会议,对打击活动中的工作安排、资料报送、专项行动等工作进行部署,并提出要求。 加强宣传巩固成效 广东省各有关部门专门制订了《广东省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宣传方案》,以新闻发布会、税收公益广告和新闻媒体税收漫画专栏等形式,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公民防假防骗的能力,增强依法取得发票、使用发票的法制意识,努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舆论氛围。各市按照广东省具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报纸、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开展了宣传报道活动。省协调小组办公室也通过手机短信向全省发送了宣传公益广告。这种宣传方式,形成了主流媒体日常有新闻、重大行动全程跟踪报道的宣传局面,为营造共同防范、抵制、打击发票违法犯罪的社会氛围,净化治税环境奠定了基础。4月9日,广东省协调小组通过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省上一阶段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有关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及措施,有关部门领导就记者关心的目前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特点、举报假发票犯罪奖励办法、财政部门在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中的计划、发票违法短信治理措施、举报方式和普通发票抽奖有关情况等社会热点问题,分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举办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州市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南方网、广东电视台等8家主流媒体报道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信息34次。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