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广西:图谋赚取“发票红利”者梦断魂落来源:中国税务报作者:冯绍康 张鲲翼 翁凯 李鸿日期:2011-03-03字号[ 大 中 小 ]   2010年12月21日~2011年1月20日历时1个月,广西国税局在本局文化大堂以及各市国税办税服务厅同步举办了广西国税系统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成果展,全区共设1个主展区、17个分展区,展览以大型板报为主要载体,通过图片、漫画、文字说明以及实物等多种形态,展示广西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以来,国税部门打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和配合公安机关打击虚假发票“卖方市场”的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果。其间,14个地级市39200多名机关干部、企业领导、财务负责人、企业办税员、发票管理员、个体户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先后观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李金早亲自视察后高度评价了布展工作,称展出的内容很有针对性、冲击力和教育意义。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共计查处发票违法案件1994起,打掉犯罪团伙58个,捣毁犯罪窝点15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85名,收缴作案机器138台,缴获假印章10347枚,查获各类涉案发票2713万份,处理发票违法企业1532户,查补收入总额达7443万元。成果展中披露的典型案例23个:卖方发票案件3个,案值均为天文数字,看后令人瞠目;买方发票案件19个,反映的犯罪事实和手段同样使人触目惊心,二者都受到法律的严惩。记者在好几个展区多次听到观展者当场发出同样的感慨:卖假发票来赚钱是犯罪,买假发票来顶账是犯法,都一样,都做不得!  广西国税局稽查局局长庞荣胜强调:“发票虽为小小一张纸,因为作为经济往来、业务交割的依据,就使它拥有了特殊身份、价值和法律赋予的尊严。但谁想用它来非法牟利,谁敢冒犯它的尊严,都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介绍说,近年来,发票案件频发,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2点:一是暴利驱使,印制、贩卖假发票的成本低,不法之徒铤而走险,试图火中取栗。二是假发票市场需求量很大,某些不法企业用以虚列成本,掩饰资金流向,隐瞒非法所得,逃避缴纳税款。甚至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走私洗钱,设小金库而套取现金,用假发票冲抵账面开支,贪污公款,直接助长了发票案的不断出现。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广西国税局去年在与公安机关联手打击印制、贩卖假发票的同时,也把手中的利剑指向“买方市场”,以求铲除假发票赖以生存的土壤。  据统计,2010年广西国税稽查部门共计查处违法受票企业879户,涉及非法发票14816万份,涉案金额63731万元,查补税款2986万元,加收滞纳金490万元,罚款849万元,有效遏制了假发票的泛滥势头。“办展的目的就是要教育人,通过典型案例的昭示,给社会发出一个明白的信息:所谓的‘发票红利’赚不得,想都别想!”庞荣胜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宣传效果,观展期间,广西各市还先后组织了14场“广西国税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成果展暨纳税人座谈会”,共邀请了370多户重点大企业728名纳税人代表观展座谈。会上,各市国税局稽查、征管等部门领导分别通报了2009年以来广西国税部门以及本市国税部门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成果,介绍了近年来税务机关加强发票的规范管理,受票企业应当如何依法取得、使用发票,如何防范虚假发票的方法,并通过视频展示了“新版普通发票的开具与防伪”等相关知识。  不少纳税人代表结合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发票管理办法》和本单位及个人的实际,结合典型案例,道出了自己的感受。广西神州药业有限公司办税员徐慧丽说:“参加座谈会前,公司老板、财务主管和出纳特意交代我表态:国税局办的打假发票成果展都看了,赠送的宣传小册子也拿了,披露的案例很给力,我们当引以为戒,免得受罚。”柳州市铁路储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辉凤说:“依法依规经商是每个公民和商家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发票管理有规定,财务制度有规定,只要不动歪心思,按规定结算业务、开具发票,在细节上把好关,规范好流程,就能够做到三不:不虚开发票、不开阴阳票、不用假发票,避免违法违规的行为发生和经济损失。”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黄胜杰认为,此次展出围绕发票打假典型案例展开,主题鲜明;选择在主要办税服务厅展出,针对性强。既让企业的财务人员、办税人员和发票管理人员了解当前本区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情况和重大成果,又能学到发票真假鉴别的方法,以及新施行的《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和规定,生动、形象、直观,有利于增强纳税人抵制和防范虚假发票的法律意识,扩大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影响,震慑发票违法犯罪行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税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杨辉表示,按照国务院、国家税务总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今年将继续加大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力度,结合2011年税收专项检查,对房地产、建筑安装、金融、保险、通信等行业企业发票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做到“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坚决遏制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猖獗势头,维护本区正常的经济秩序,创造公平和谐的税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