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开发商“捂房”逃税 “购房人”巧妙取证来源:中国税网作者:梁志国 付胡芝 安富武日期:2012-08-08字号[ 大 中 小 ]   “做低”商住房真实成交量、隐匿销售收入涉嫌逃税。日前,湖北省老河口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被当地国税局追缴企业所得税、滞纳金及罚款共计49.2万元。提到该税案的顺利查实,老河口市国税局稽查局检查人员打趣地说:“这里面少不了‘购房人’的功劳!”  楼盘旺销不赢利,“均衡”申报露端倪  2010年9月,老河口市国税局稽查局接到辖区税务分局转来的案件,反映该公司虽然房屋开发生意做得很红火,多处楼盘销售明明火暴,但是销售利润却没有随销量上升而增长,有悖常理。税务分局初查未果,于是移交稽查局。  检查人员迅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通过查询综合征管软件2.0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司项目平均利润不足9%,虽然一直在按期申报纳税,但税款总是稳定在几百元或上千元。特别是近期,连续6个月申报为零,与其楼盘旺销行情的反差极大。  于是,检查人员来到该公司财务室,出示了税务检查证和稽查通知书后,开始对其整个经营期间的纳税情况进行初步检查。通过翻看账簿和报表,从账面上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提取房屋成交量、销售金额等数据资料核算,结果与企业报表及申报数据相吻合。  检查人员进一步核查相关账簿、签房合同及销售清单等明细资料,了解到该公司全部13栋楼414套房子中,已卖出256套,目前售房率约有6成。接着对财务人员进行询问调查,他们说该房地产项目没有全部竣工,虽然有不少看房人和有意向买房的人,但房屋还有很多没卖出去。  乔装购房探房源,售楼小姐吐“真言”  为弄清疑点,检查人员决定从外围入手,尽量在外围调查中搜寻到更多线索和证据。于是,他们增派精干人员再赴该公司,兵分两路,一路直奔施工现场,一路直奔售楼部。  检查人员来到该公司“某景苑”小区施工现场进行探访调查,摸清企业共承建有楼盘13栋、已完工5栋、其余尚在建。同时,另派的两名检查人员以购房者身份来到该公司项目售楼部,假装看房并与售楼小姐洽谈买房事宜。  “小姐,听说这儿的房子很好,看看还有什么楼层的,我们也想买两套。”见到售楼部小姐后,检查人员不动声色、旁敲侧击地问。  “你们咋来这么晚?我们这可是临江靓房,环境美、户型好、价格合理,开盘就抢手。现在已经没啥空房了。”在两位假购房人面前,售楼小姐不假思索地脱口答道。  一番攀谈,售楼小姐“爆料”了企业售出房屋的真实套数:全部13栋楼盘、共计414套房子,已经成交399套,仅剩15套待售。此时,一条重要线索终于浮出了水面:售楼部反映的已售房数量,竟然比财务室的多出了143套!然而,这143套房子究竟被“差”在哪里了呢?  成交套数被“做低”,“电脑管家”泄机密  兵贵神速。涉税疑点暴露后,检查人员迅速对取得的外部相关证据加以归集分析,认为必须找到更充足的证据。于是次日又来到该公司,要求财务负责人带路,径直前往售楼部突击核查。  当售楼小姐见到这两位身着税服的“购房人”时,她顿时傻了眼,慌忙之际巧言掩饰,反悔说自己对售房信息的口头介绍有误。财务室与售楼部间也相互推诿,均对调查数据不予认同,并借种种理由逃避检查。  面对取证僵局,检查人员没有气馁,而是另辟蹊径,提出看一下房屋销售、预售合同等资料。而就在这时,检查人员发现售楼部里间办公电脑上显示着“某公司售楼管理系统”的登录界面。乘售楼部的会计来不及反应,检查人员当即责令其登录系统,将房屋销售数据全部拷贝、进行打印,并由企业人员当场签字确认。同时,检查人员在现场制作笔录、录音,进一步固定了电子证据。  见到事情败露,财务负责人不得不承认了相差的143套房子均已卖出,收到预售房款2970万元未计收入的违法事实,并和盘托出了实情,称企业因房屋开发贷款难,让售楼部“少报”已售房套数、截留部分预售收入,以延迟缴税“腾”资金周转,同时预缴少量税款以应付税务机关。不想,还是在检查人员明察秋毫的检查中,显露了原形。  老河口市国税局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对该公司有意隐瞒收入逃税的行为作出以下处理:按规定调整相关账务,限期补缴企业所得税32.13万元及相应滞纳金1.01万元,并处所逃税额50%的罚款16.06万元。目前,该公司所逃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已全部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