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税制对我国银行业经营行为与绩效的影响来源:兰州市国家税务局作者: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我国银行业现行税收体系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的。近年来,银行业税收政策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1997年,《国务院关于调整金融保险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7]第5号文)的下发,将金融保险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55%降至33%,同时将营业税税率由5%升至8%.2001年开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降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01]21号文),规定分3年将金融企业营业税税率由8%降至5%.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业税收制度表现为营业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特点,与国外存在明显的不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商业银行免征流转类税收,只征收税率不等的企业所得税。而我国的营业税与所得税对银行业经营行为与绩效有不同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  在税收理论中,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对于以利润*5化为目标的一般企业而言,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看,开征公司利润所得税不会影响一个行业中企业的行为。①而商品课税不仅影响企业产量决策,还影响其是否开工的决策。从短期看,开征商品税后,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约束下,为追求利润*5化目标,企业不得不减少自己的产量。从长期看,开征商品税会提高行业中每一企业的长期成本,这会使部分企业无利可图,然后退出该行业另谋赢利的机会。这一基本观点同样适用于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营利性的金融中介机构,是经营货币资金这一特殊商品的企业。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在管理存款与贷款过程中发生成本,其利润则来源于存、贷款利息收入与经营成本的差额。因此,建立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模型,可基于以下基本假设。  1.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为存款和货币市场的借入,资金运用为贷款和货币市场贷出以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市场的借入和贷出包括商业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及债券市场上的资金筹措和运用。令L、B1、N、R分别为商业银行的贷款额、货币市场资金运用额、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法定存款准备金;D、B2、K分别为商业银行的存款额、货币市场的借入额和银行自有资本。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简化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平衡约束等式:②  L+B1+N+R=D+B2+K                (1)  由于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R=aD(a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上式作如下变换:  L+(B1-B2)+N=(1-a)D+K             (2)  式中的(B1-B2)+N为商业银行除贷款以外的收益资产运用额。①其中,B1-B2为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资金运用净额,B1-B2>0意味着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上处于净贷出的状态,B1-B2  2.商业银行是在既定的贷款利率rL、存款利率rD和银行同业市场利率r下开展业务。但商业银行可自由将资产在贷款市场和货币市场上进行组合和替代。  3.商业银行在管理资产(贷款)与负债(存款)过程中发生成本,经营成本由成本函数C(D,L)表示,它满足规模收益递减假设和二阶可微。  4.在存款市场上,在公众的储蓄意愿很强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求随时都可以得到满足。但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争夺存款资金来源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各商业银行为获取存款资金来源,会花费大量非利息成本。  5.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为利润*5化,商业银行利润函数可表示为:  p=rLL+rB-rDD-C(D,L)  (二)无税下商业银行*3信贷资金供求量的决定  在商业银行的目标是追求一定期间内的期望利润*5化的假定下,商业银行选择*3存贷款量的问题是*5化:  Maxp(D,L)=rLL+rB-rDD-C(D,L)  s.t.   L+B=(1-a)D+K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F(D,L)=rLL+rB-rDD-C(D,L)+l[L+B-(1-a)D-K]  一阶求导得出该*5化问题的解为:  rL-禖=rD+禖/禗=r  禠     1-a  上式为商业银行期望利润*5化条件。商业银行在满足这一条件的前提下,决定其*3的贷款量和存款量。其中rL-禖=r  禠   表明商业银行在其实际贷款的边际收益率(贷款利率减去贷款的边际风险成本)与货币市场上资产运用的平均收益(包含超额准备金收益)率相等时决定其*3贷款量;rD+禖/禗=r  1-a  表示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的边际成本(该边际成本中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和各种非利息成本)与货币市场上资产运用的平均收益率相等时决定其*3存款量。见图1.  图1无税下商业银行均衡信贷资金供求的决定  图1中描述了在货币市场平均收益率不变和不征收税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产组合及信贷资金供求情况。以DD表示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需求曲线(贷款量与实际边际存款成本之间关系的曲线),以LL表示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给曲线(贷款与实际边际贷款收益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可见,在货币市场资产运用平均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3的信贷资金供给量与需求量并非一定相等。DD线与货币市场平均收益率线的交点所对应的*3存款量为D*;LL线与货币市场平均收益率线的交点所对应的*3贷款量为L*,即高盈利性资产的数量。*3存贷款量之间的差额D*-L*为商业银行的存差B*,它包括在货币市场的资金运用额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二、引入营业税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量的决定  假设营业税税率为tB,其计税依据为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不作任何扣除),则银行在缴纳营业税后利润变为: p1=(1-tB)rLL+rB-rDD-C(D,L)  商业银行选择*3存贷款数量组合的问题是*5化:Maxp(D,L)=(1-tB)rL-rB-rDD-C(D,L)  s.t.   L+B=(1-a)D+K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一阶求导得出该*5化问题的解为:(1-tB)rL-禖=rD+禖/禗=r  禠     1-a  这是商业银行利润*5化条件。商业银行在满足这一条件的前提下,决定其*3的贷款量和存款量。其中(1-tB)rL-禖=r  禠    表明商业银行在其营业税后的实际贷款的边际收益率(营业税后贷款利率减去贷款的边际风险成本)与货币市场上资产运用的平均收益(包含超额准备金收益)率相等时决定其*3贷款量;rD+禖/禗=r  1-a                    表示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的边际成本(该边际成本中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和各种非利息成本)与货币市场上资产运用的平均收益率相等时决定其*3存款量。  图2 开征营业税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量的决定  从图2可见,在货币市场平均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对贷款利息收入征收税率为tB的营业税后,银行实际利率为(1-tB)rL,商业银行贷款供给曲线由LL向左下方平移至L‘L’,与货币市场平均收益线的交点所对应的*3贷款量为L1*;由于存款利率未变,所以*3存款量仍为D*.*3存贷款量之间的差额为D*-L1*,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D*-L1*>D*-L*,说明开征营业税后,商业银行意愿贷款量减少,存贷款差额进一步扩大。这时,商业银行将更多的资金运用于货币市场或存放于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账户,以获取较为稳定、安全的货币市场投资收益。  可以看出,当征收营业税及营业税税率变化时,商业银行实际贷款利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商业银行*3贷款数量和资产运用组合。当营业税税率提高(下降),会引起商业银行*3贷款量的下降(上升)。因此,营业税效应的一个解释就是:当营业税税率提高后,银行贷款利息收入的更大部分以税收形式缴纳,银行所得到的利息收入下降,银行供给贷款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反之,则银行供给贷款的积极性上升。  三、引入所得税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量的决定  假设银行所得税税率为t1,其计税依据为商业银行利润总额p1,则税后净利润为:  p2=(1-t1)p1  将p1=(1-tB)rLL+rB-rDD-C(D,L)代入上式,得:  p2=(1-t1)[(1-tB)rLL+rB-rDD-C(D,L)]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是:  Maxp2(D,L)=(1-t1)[(1-tB)rLL+rB-rDD-C(D,L)]  s.t.    L+B=(1-a)D+K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F(D,L)=  (1-t1)[(1-tB)rLL+rB-rDD-C(D,L)]+l[L+B-(1-a)D-K]  一阶求导得出,只要所得税税率不为100%,该*5化问题的解就是:rL-禖=rD+禖/禗=r  禠    1-a  这一条件与没有征收所得税的条件相同,说明在银行投资者没有退出自由,即不能以行业之间所得税税率的差异而转移投资的前提下,只要所得税税率不为100%,那么所得税税率的调整不会引起银行经营行为的变化。  四、结论  从分析结果看,在所得税税率不为100%的情况下,所得税税率的改变不会影响银行的存款与贷款行为。而营业税对银行行为会产生扭曲作用,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开征营业税及营业税税率变化时,商业银行实际贷款利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商业银行*3贷款数量和资产运用组合。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银行业流转税税收政策已经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外资银行进行市场竞争的公平环境、银行的稳健经营及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改革我国银行业流转税制已势在必行。而根据银行税收的特点和国外对商业银行征税的通行做法,我国的商业银行税收政策应转为以所得税为主体。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