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内部流程促进税源管理来源:江苏国税作者:沈健日期:2008-10-09字号[ 大 中 小 ]   税源管理工作是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生命线,做好税源管理工作对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防止各种偷漏税情况的发生以及税收宏观调控职能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着一系列影响税源管理工作的因素,制约了税源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使得税源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中,内部工作流程管理是当前影响税源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内部管理因素对税源管理工作的影响  税务机关内部工作流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影响了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缺陷:  1、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按照国税发[2004]108号文件的规定,税收管理员具有五大类工作职责,分别是: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各类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催报催缴、纳税评估、按“一户式”要求采集各类基础信息。由于受到过去专管员制度的影响,在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带有专管员制度的影子。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过于庞杂,其工作职责包括受理申报纳税、抄报税、发票认证,部分税款的直接征收等,依然是“一员进厂,各事通管”,各种涉税事宜的受理仍然由税收管理员直接受理,这势必大大占用了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时间,该履行的工作职责没履行,这严重影响了税源管理工作。  2、管理宽度过宽,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组织结构的形式主要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每一种结构形式都必须考虑其管理的宽度和深度,只有两者适当,管理才具备有效性。目前税务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主要是直线职能制结构,由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税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不断呈现扁平化的趋势,管理的宽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管理宽度的有效性,出现了不少管理上的问题。据统计,目前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达到45项左右,除税收稽查工作管理员规定不能从事以外,其他工作都涉及到;总局、省局、市局、区(县)级国税机关都可以向税收管理员下达各种工作任务,各种工作任务涉及税收管理的各个方面。应该说,从“管户制”到“管事制”的转变是税收管理工作的一大进步,但“管事制”对管理的事务也有个度的问题,超过这个度,事务必然走向反面。管理学中的分工协作制要求对所管理的事务进行分段划分,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处理不同段的事务,对于各部门的分段事务必须熟练处理。而目前的状况是要求税收管理员几乎为纳税人办理了从税务登记到税务注销的所有涉税事务,这种缺乏专业化分工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大幅度下降。税收管理员管理宽度的过宽,最终影响了税源管理工作的质量。  3、工作流程设计与征管信息系统背离,导致工作流程不顺畅。目前我们使用的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简称2.0系统)是一个基于税收管理理论,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机系统,具有以下特征:以解决税务机关面临的问题为目的,以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为基础,能够为税务机关的各级部门提供所需的各类征管信息。2.0系统要求各级税务机关依据系统的要求来统一设计工作流程,统一使用各类表、证、单、书,根据权限处理要求设置各级管理部门。但是由于各地税务部门习惯原有的税收征管模式及征管工作流程,不能按照2.0系统的要求来设计工作流程及设置管理部门,使得基层一线税收管理员工作不顺畅。从工作流程的发起、受理、调查核实都由税收管理员一人完成,无形中增加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使工作烦琐化,同时也缺少了各工作环节的监督与监控,由此更影响了2 .0系统在税收征管工作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科学设置内部管理岗位与工作流程  内部管理体制是指一个组织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分工协作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组织结构只是其中的一种。组织的管理者也可以随时通过发布指示和命令来决定人们之间的分工方式,并予以协调;一个团体也可以利用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实施有效的分工协作。对于一个较小的组织,这足以维持分工协作关系了,但是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远不够,需要组织结构来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事先确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加强税源管理工作必须依托信息化,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保障作用。  1、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科学规划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目标管理形式。所谓岗位责任制是根据管理的需要确立相应的职务岗位。对各岗位的管理范围、工作任务、权限责任,奖惩规定做出明确界定,被安置在各职务岗位上的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其岗位目标要求行使相应管理权限,执行有关管理任务,负担相应的管理责任。上级部门或主管领导则根据岗位目标要求监督检查下属的管理活动,并据以做出考核、评估,为管理者今后的晋升或降级提供依据。因此,税收管理员推行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充分考虑管理宽度的有效性,加强税收管理工作的协调。由于岗位的设置是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的,每个岗位都配置相应的职能任务,因此,在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应该有效地避免人浮于事情况的发生或管理宽度过宽的问题。其次,由于每个岗位都明确界定了管理范围和权限责任,只要严格按照目标要求去做,便能有效地避免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一些不协调现象的发生,促进管理活动协调有序地开展。  3、加强对税收管理人员的监督考核。由于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对每一岗位都做出具体、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指标,这样便使得上级部门或主管领导对下属的监督考核有了客观的依据,健全、可行的监督、考核是规范下属行为,促进管理活动协调进行的保证。  4、工作流程设置要与信息系统的流程设计相匹配。税务部门的征管机构或部门的设置必须与信息所要求的工作流程设计、岗位责任制相互一致,按不同类别的税务事务设置管理部门,按不同的工作流程确定岗位职责与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