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来源:宿迁市地税局作者:胡曦 叶猛日期:2012-12-10字号[ 大 中 小 ]   税源是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规定计算出社会经济总量中的税收数量概念或具体数值。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影响征收管理的质量、税收收入的增长,只有不断地加强税源管理专业化,才能最终发挥税收调控的最终职能。  一、目前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现  (一)税收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事务繁重。管理人员除负责日常税收征管事宜外,还要负责社保费的征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税收管理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被案头、事务性工作挤占,难以抽出时间到户调查,实地深入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同时,税收管理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素质高、业务熟的人员较少,难以高质量地完成众多的管理任务,特别是纳税评估工作。  (二)纳税辅导有待加强。纳税辅导,尤其是税前辅导是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税源管理质效的重要一环,但当前的税前辅导力度比较薄弱,纳税辅导的系统性、及时性、准确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三)纳税评估作用发挥得不够。纳税评估是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依托海量信息数据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但是纳税评估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都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未能充分发挥其强化税源管理的作用。  (四)风险防范亟须加强。目前,税收风险加大,需要进一步健全防范税收风险的机制,既要防范纳税人不依法纳税导致税收流失的风险,又要防范税务人员失职、渎职或不廉行为导致税收流失的风险。税收管理员对管理事项统包统揽,不仅工作效率低下,使征管工作难以到位,而且存在廉政隐患。  以上现状的存在必须打破全能型集权式税收管理员制度格局,以专业化为抓手重构税源管理架构,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税收管理员岗位,理顺税收管理员职责。为此,必须构建“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征管流程为导向,优化服务,强化评估”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建议  (一)整合机构职能、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  要整合内部机构,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成立专门的税源管理机构,突出税源管理机构的重要性。制定严谨规范的专业化税源管理考核办法,量化工作成果,调动税源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源头上保证税源管理工作的正确、准确性,为征管工作奠定稳定基础。  (二)依托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掌控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科学进行税源分类  根据税源结构和征管现状,兼顾规模、行业、税种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效率”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分行业、分规模划分税源。加强对重点税源的全面、及时、有效的监控,以点带面,做到全面掌控税源状况,适时进行动态监控,全面评估和科学预测,确保税款应收尽收。合理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根据信息管税和税源管理专业化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在全面完成省局、市局纳税评估平台、税费比对、票税比对等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做到纳税评估和数据整改同步;重点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重点税源行业和重要税收疑点的评估核查,充分发挥重点税源的骨干拉动作用。  (三)创新工作手段,改进工作方法,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  严格做好开业、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工作,通过税务登记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管,加强对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定期同工商、国税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实现部门间登记信息共享,解决登记信息不对称问题。督促税收管理员定期开展实地巡查,核实登记事项的真实性,查找漏征漏管户,及时发现和掌握纳税人的变动情况。坚持属地原则,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和跟踪监控制度,抓重点行业、抓重点企业、抓重点税源。  (四)实施风险预警、深化纳税评估,探索有效的专业化管理手段  建立税收预警指标体系,根据税务登记、税款入库、财务报表以及从第三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测算,依托征管信息系统,将预警指标运用到日常管理中去,实现对重点税源的有效监控。成立专业化评估机构、健全专业化评估流程,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查后税收辅导,引导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提高。  (五)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配套设施  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力度,将培训和辅导作为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强化和完善岗位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考核,提高培训效果,重点培养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等专业人才,以满足专业化管理需要。完善工作考核机制,针对分岗管事的特点,完善税收执法、征管质量、工作业绩等考核机制,细化工作标准,把考核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