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账户计提坏账准备浅析来源:《财会通讯》作者:郦小芳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者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在备抵法核算的情况下,企业作如下账务处理:按期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企业发生坏账损失时,应作如下处理,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公司”;若已确认的坏账收回时,先作确认坏账的相反处理,再作收款分录,具体如下:(1)冲销坏账确认分录,借记“应收账款——××公司”,贷记“坏账准备”;(2)收款分录,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应收账款——××公司”。笔者认为,坏账核算的账务处理问题,关键是坏账准备金的计提。为此,笔者将“T”字型账户引入到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中,利用“坏账准备”的性质(由于该账户属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故其金额发生情况与一般资产类账户刚好相反,表现为借方反映金额增加,贷方反映金额减少),将其所发生的金额及时记入“T”字型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并设本期实际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为未知数x,视为本期贷方发生额,以期末应保留的坏账准备金余额作为结果,然后按照“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的等式,计算出未知数X。若X为正,则说明本期应补提坏账准备金,此时应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若X为负数,说明本期应冲减坏账准备金,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借记“坏账准备”,贷记“管理费用”;若x为零,则不作处理。企业估计坏账损失方法主要有四种: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现以余额百分比法为例,具体说明如下:  [例]某企业坏账核算采用备抵法,2000年“坏账准备”余额为贷方4000元,2001年确认坏账损失8000元,系应收A公司账款5000元已逾3年,屡催无效,断定无法收回;B公司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剩余3000元无法偿还,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00万元,2002年,因A公司经营形势好转,将欠款5000元如数归还,企业收款后即存入银行,当年未发生坏账,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2003年,转账收到以前年度已确认为坏账的C公司欠款1500元,该年度未发生其他坏账,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0万元,该企业坏账准备金计提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3‰,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1年,确认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8000  贷:应收账款——A公司  5000  B公司  3000  将坏账准备的发生额登记在“T”账户上。  年末应保留的坏账准备=2000000×3‰=6000(元)  则有:4000+X1-8000=6000X1=10000>0,应计提坏账准备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  (2)2002年,收回已确认的坏账  首先,冲销确认分录  借:应收账  A公司  5000  贷:坏账准备  5000  其次,编制收款分录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应收账款——A公司  5000  年末应保留的坏账准备=1000000×3%o=3000(元)  则有:6000+5000+X2=3000  X2-8000  借:坏账准备8000  贷:管理费用8000  (3)2003年,坏账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C公司  1500  贷:坏账准备  1500  借:银行存款  1500  贷:应收账款——C公司  1500  年末应保留的坏账准备金=1500000×3‰=4500(元)  则有:3000+1500+X3=4500  X3=0,说明本期坏账准备的余额,刚好等于本期末应保留的坏账准备金,故不作账务处理。  从上述处理可以看出,利用“T”字型账户核算坏账损失,能清楚地反映各期“坏账准备”的实际发生情况;根据账户结构的金额等式,将“坏账准备”的发生额、期末余额代入等式,计算每期末实际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也比较直观。同时,“坏账准备”、“T”字型账户的设立,避免了坏账损失核算年限较长时导致解题思路模糊的可能,保证了核算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