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07年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来源:安康市国家税务局作者:未知日期:2008-04-22字号[ 大 中 小 ]   2007年,安康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陕南突破发展重要战略决策,聚精会神抓发展,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现了“农业恢复增长、工业快速增长、效益迅速提升、投资规模扩张、消费需求旺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的预期目标,全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陕西省统计局评估认定,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89.85亿元,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74亿元(含跨区域铁路、高速公路等项目),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99.1亿元,跨市项目完成投资48.6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6亿元,增长18.15%;农民人均纯收入2256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1元,增长17.4%.2007年是安康近几年发展速度最快、投资增幅*5、综合效益*4的一年。  二、绿色产业[*{c}*],农业迅速增长。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强村大户、集约经营、龙头牵引、一村一品的战略,绿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据统计,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7.62亿元,增长9.0%.猪、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198.8万头、61.3万只、745.5万羽,分别增长9.6%、10.8%、9.1%,肉类总产18.8万吨,增长9.7%;蚕种发放突破58.3万张,比上年净增8.7万张,产茧22332吨;茶叶、烤烟、魔芋、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建设发展势头良好,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粮油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104.8万吨,增长9.5%,创近十年新高;油料总产8.98万吨,增长15.2%.以阳晨养殖、宝业和巴山丝绢、民荣食品、成林油脂、秦东和明珠魔芋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快速成长,推动了农业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组合,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了产业效益,带动了农民增收。  三、特色工业增势强劲,带动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围绕工业强市发展思路,不断加强工业产业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全力解决安康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一批过产值5000万元、过亿元的石泉喜河电站、昊华钡盐、江华钡盐等工业企业建成投产,水电工业走出2006年的历史低谷,高速增长,对2007年安康工业形成强力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8亿元,增长31.5%,实现增加值30.88亿元,增长23.5%.全市电力生产与供应业、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和医药制造业五大工业行业在全部工业中的份额达到62.4%.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效益快速增长,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电力、烟草等高增加值率行业快速增长,拉动工业整体增长。至年末,全市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38.15%,烟草制品业产值增长22.63%;二是有色金属矿开采和冶炼业及贵金属猛增。至年末,全市锌选矿产品含锌量增长49%,钼精矿增长71.2%;十种有色金属中锌冶炼产量增长1.73倍;黄金贵金属产量增长30.4%.三是以魔芋产品开发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以精制茶为主的饮料制造业、以缫丝为主的纺织业等轻工业产值快速增长,到年末,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增长31%,饮料制造业产值增长48.18%,其中,软饮料产量增长1.14倍,精制茶产量增长49.3%,纺织业产值增长18.45%,丝产量增长45.5%.四是由于新成长型规模以上工业和新建企业快速增长拉动。由于江华钡盐、昊华钡盐等较大规模新建企业的加盟,使规模以上工业保持快速增长。五是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至年末,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28亿元,同比增长44.89%,实现利润3.17亿元,同比增长3.9倍;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2.97%;税金总额3.06亿元,同比增长41.3%;应交增值税2.69亿元,同比增长43.7%.  四、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迅速扩张。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7.74亿元,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99.1亿元,同比增长39.3%;基础设施项目快速进展。西汉高速宁陕段竣工通车,安康至重庆、安康至武汉铁路复线、小康高速公路进度加快,十天高速安康至汉中试验段、安康至毛坝至川陕界高速公路安康段正式开工,我市高速公路步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建成通乡油路622公里,实现70%的乡镇通油路;铺筑通村水泥路3585公里,惠及771个村80万农民,实现55%的村通水泥路。电网建设完成投资5.4亿元,330KV金州变电站扩建、110千伏江南变电站增容、中厂输变电站工程相继建成投运。绿色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加大,2006年省上安排我市的12个和今年首批16个陕南突破发展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年产3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的核准扎实推进;旬阳尧柏、平利金龙百万吨水泥项目开工建设;蜀河电站进度加快,旬阳、白河电站相继开工建设;华电集团火电项目预可研评审后,旬阳、石泉火电站进展良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全年共签订合同招商项目109个,引进资金46.65亿元,当年开工项目92个,到位资金12.12亿元。  全市城市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江北新区建设力度加大。汉江三桥完成桥墩和引桥浇筑回填工程,安康大道路基全线贯通,滨江大道二期工程进展顺利,花园大道正式开工,瀛湖干道即将开工。江南城区重点项目扎实推进。香溪大道、桥西广场、高井路建设全面展开,西坝防洪综合工程即将开工,文昌路等重点街道改造扎实起步。城区电子警察和国道监控系统投入运行,集贸市场、停车场、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背街小巷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得到加强,“擦亮安康”系列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城市环境质量有了提升。  五、消费品市场活跃旺盛。今年以来,安康市消费品市场呈现活跃旺销之势,一批大中型零售商场、超市、餐饮业、宾馆业相继投入运营,晶众家乐大型超市、西安开源分店、时代广场、南方新世纪等零售商场开业,小老湘餐饮、尚元酒店、金州酒店、江华酒店、西安晶海国际大酒店等住宿餐饮生意火爆,带动安康社会消费品零售快速增长。至年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6亿元,增长18.1%.其中,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54.31亿元,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7.97亿元,增长25.7%.  六、财政、税收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迅速提高。随着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在安康布局的增多,税源的快速增加,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不断加大,安康财政收支及税收实现快速增长,据市财政局提供的初步情况,2007年,安康市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1亿元,增长43%;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由于公务员津补贴的兑现,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提高、全市经济加速发展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等因素,带动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加快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256元,增长15.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3元,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1元,增长17.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26元,增长19.1%.  七、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96%和99.17%,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率达36%.二是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在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试点正式启动。市传染病医院已正式开业,四县区重点医院扩建工程基本完工,3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进展顺利,70所乡镇卫生院诊疗设备配备到位,102个标准化示范村卫生室建设有序推进。三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全市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抽样调查显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0‰。四是广播电视覆盖率得到提高,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五是文化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建立了文艺精品奖励机制。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八、改善民生扎实有效。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更加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500人,登记失业率3.8%.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低保工作不断完善,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农民纯收入低于693元的26.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新建乡镇敬老院、五保户集中安置工作扎实推进。“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较好落实,贫困家庭大学生全部得到资助入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参合总人数224.77万人,参合率超过省上要求目标。廉租房建设扎实推进,党校新村4栋156套廉租房已全部投入使用,北城壕、五星街、小北街360套廉租房建设进展顺利。以改善环境、配套设施为重点,实施东关片区2.6平方公里综合改造,惠及25000人。  九、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应急能力不断提高。面对7月份以来多次暴雨洪涝灾害,各级党政组织快速反应,靠前指挥,全力开展抢险救灾,*5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展现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的良好素质和精神风貌。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明显。灾民建房进展良好,绝大多数灾民春节前搬进了新居,灾区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元至12月,全市共发生安全事故435起,死亡109人,同比分别下降37.5%、53.8%,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刑事案件破案率上升3.7%,杀人、伤害、抢劫、强奸等主要刑事案件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信访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一批突出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全市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2007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显著的,但也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须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解决。2008年,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市应紧紧围绕加快突破发展、构建和谐安康的主题,突出绿色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重点,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快步跟进西部强省建设步伐,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