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国家税务局2007年一季度国税收入情况的通报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2007年一季度国税收入情况的通报来源:浙江省国家税务局作者:未知日期:2008-05-27字号[ 大 中 小 ] 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税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践“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全省国税收入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实现了年初提出的一季度国税收入“开门红”的目标,保持了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一季度,全省国税总收入完成611.41亿元,同比增长21.30%,增收107.37亿元。不含宁波,全省国税总收入完成387.34亿元,同比增长24.82%,增收77.01亿元。 一季度全省国税部门直接组织的收入完成453.21亿元,同比增长25.24%,增收91.3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7.75%.不含宁波,全省国税部门直接组织的收入完成338.57亿元,同比增长21.42%,增收59.7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6.93%. 一、一季度国税收入特点(不含宁波,下同): (一)国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所得税比重继续上升。一季度全省国税收入增长速度达到21.42%,增幅连续两年保持在20%以上。从各税种来看,所得税增长迅猛,共完成75.00亿元,同比增长32.20%,增收18.2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22.1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1个百分点。其中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分别完成44.14亿元和22.68亿元,增长33.60%和37.17%,利息个人所得税完成8.18亿元,同比增长14.27%.流转税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共完成263.57亿元,同比增长18.66%,其中增值税完成228.04亿元,同比增长19.34%,增收36.95亿元,占国税收入增收总额的61.87%,主体地位突出;消费税增长较慢,共完成17.96亿元,同比增长2.04%;车辆购置税增长迅速,完成17.58亿元,同比增长30.81%. (二)市县级收入增长较快,省级收入大幅下滑。一季度国税各级次收入中,中央级收入完成253.19亿元,同比增长21.05%;地方级收入完成85.39亿元,同比增长22.52%.地方级收入中,市县级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4.87%,而省级收入仅增长11.33%,增幅较上年同期下滑了32.15个百分点。 (三)重点行业税收增长趋势变化明显。一季度工业增值税重点行业中,钢铁、建材、造纸、纺织、有色金属和机械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均在20%以上,其中钢铁、建材和造纸业分别增长110.40%、37.73%和30.58%;电力、化工、服装皮革、电气器材业增值税增幅在13-16%之间,较上年均有所回落;电信设备业增长仍然较缓,同比增长7.37%.一季度商业增值税增长迅猛,完成39.23亿元,同比增长26.47%,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7.35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6水平。一季度消费税各重点行业增幅较上年同期普遍下滑,其中卷烟消费税同比增长6.04%,酒类消费税同比增长13.55%,而汽车摩托车消费税则同比下降49.61%. (四)税收支持经济的规模稳步扩大。在国税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全省国税系统坚持依法征税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季度全省办理出口退税199.05亿元,同比增长16.85%;不含宁波,全省共办理出口退税146.40亿元,同比增长13.42%,办理各类减免税收37.20亿元,同比增长8.45%.减免税增幅较前几年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政策调整导致福利企业退库下降。一季度全省共办理福利企业增值税退库3.63亿元,同比下降28.54%,减少1.45亿元。 (五)地区间税收增长均衡。分地区来看,全省10个市地国税收入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增幅均在15%以上。其中衢州增长最快,增幅在30%以上,达到36.75%,绍兴、舟山、金华、湖州、丽水、温州和杭州增幅均在20%以上,嘉兴和台州分别增长18.32%和17.12%,地区间增幅*5差距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5个百分点,趋于均衡。 分市县来看,有22个单位增幅在30%以上,其中兰溪、洞头、龙游、文成、衢州市本级和富阳增幅均在40%以上,分别达到76.09%、53.40%、50.32%、47.93%、42.73%和41.94%;从完成进度情况来看,全省有56个单位达到了时间进度要求,其中洞头、丽水市本级、龙游、兰溪、衢州市本级和嘉兴市完成进度在30%以上,分别达到41.59%、34.93%、34.29%、32.1%、30.78%和30.19%. 二、国税收入增长原因分析 (一)国内增值税。一季度国内增值税增长主要由以下方面原因,一是经济总量增长带动。去年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577亿元,可比价增长15.9%,工业销售产值3022亿元,同比增长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亿元,同比增长15.9%,进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5.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473亿元,同比增长19.8%.今年1-2月份经济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63亿元,可比价增长18.3%,工业销售产值4260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出口交货值增长30.2%,增速明显加快,工业品产销率同比提高0.3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0亿元,增长15.4%,进出口总额261亿美元,同比增长51.0%. 二是经济结构提升。一季度全省一般纳税人申报销项税负(销项税额/应税销售额)为16.62%,比上年同期提高0.05个百分点,表明适用17%的税率的货物及劳物比重提高,由此测算带来增值税增收3.74亿元。 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一季度,全省各项价格指数平稳提高,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7%,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为1.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7%,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5%,企业产品的增值空间提升,效益提高,促进了税收的增长。如增值税增长较快的典型行业钢材和建材行业中,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一季度主要产品平均价格为3019元/吨,同比提高15.23%,一季度申报销售收入29.77亿元,同比增长31.52%,入库增值税1.52亿元,同比增长65.65%;湖州久立特钢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平均价格为2.93万元/吨,同比提高61.88%,一季度申报销售收入8.60亿元,同比增长99.82%,入库增值税4869万元,同比增长1.58倍;浙江红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平均价格为203元/吨,同比提高18.7%,一季度申报销售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38.61%,入库增值税950万元,同比增长44.71%;浙江江山虎球水泥有限公司水泥产品平均价格175元/吨,同比提高9.1%,一季度申报销售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3.67倍,入库增值税937万元,同比增长9.33倍;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一季度申报销售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57.57%,入库增值税857万元,同比增长4.48倍。 四是春节假期的影响。主要是促进商业企业的不可比增收。由于去年春节(1月29日)较早,节前销售比较集中,节后*9个月份为集中进货采购期,即3月份进项抵扣较多,导致去年基数较低。今年春节在2月18日,2月份销售较为集中,税收反映在3月份,当月商业增值税增幅达到59.63%.今年3月份为企业进货集中时间,进货抵扣的减收影响将反映在4月份,预计4月份商业增值税增幅将明显回落。从重点企业来看,3月份当月纳税50万元以上的商业企业共304户,共纳税6.38亿元,同比增长2.30倍,增收4.45亿元,其中减收的仅有18户,而有11户上年同期无入库税收,本月均为净增收。增收较大企业如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当月销售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1.21倍,而申报进项税金4288万元,同比仅增长16.17%,导致入库增值税猛增,当月入库4326万元,同比增长16.51倍,增收4079万元;杭州大厦当月销售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55.06%,入库增值税3473万元,同比增长1.50倍;杭州解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月销售1.23亿元,同比增长1.41倍,入库778万元,但由于去年申报进项税金为1528万元,当月出现留抵,而今年申报进项税金为1425万元,同比下降,本月入库778万元为净增收。 五是“管理创新年”活动提高征管水平,征收率提高。去年全省国税系统积极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各地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如绍兴市的重点行业评估模型、海宁市的个体税收管理系统等,堵塞了税收漏洞,减少了税收流失。在持续性的征管因素作用下,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进一步提高,更多的潜在税源变为实际征收的税收,宏观税负稳步提升,实际征收率进一步接近法定征收率。 六是增值税退库减少。一季度全省办理增值税先征后退和减免退税6.43亿元,同比减少0.73亿元,相应带来增收。 从CTAIS系统中一般纳税人申报情况来看,一季度全省一般纳税人申报销售收入8522亿元,同比增长25.79%;申报销项税额1243亿元,同比增长24.27%;申报进项税额1196亿元,同比增长25.66%,略快于销项税额增长;实际抵扣进项税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24.29%,与销项税额增长基本持平。本期期末留抵税金94.55亿元,比期初增加4.36亿元;而上年同期期末留抵税金94.48亿元,比上年一季度的期初增加7.15亿元。 与经济对比分析看,去年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现价增长21.46%,今年1-2月份现价增长22.68%,合计增长22.18%左右,测算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长18.99%左右。一季度全省工业增值税完成188.80亿元,同比增长17.95%,与工业增加值的弹性系数为0.95.去年12月全省社会消费税零售总额增长15.9%,今年1-2月份增长15.4%,合计增长15.6%左右。一季度全省商业增值税完成39.23亿元,增长26.47%,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弹性系数为1.70. (1)工业增值税应征税源 将工业增值税还原成应征税源,则一季度工业增值税应征税源为199.60亿元,同比增长24.03%,与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弹性系数为1.27. (2)商业增值税 商业增值税增长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春节放假的影响,销售、进货时期与去年不同,不可比增收。如杭州大厦申报销售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39.63%,入库增值税8055万元,同比增长1.01倍。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申报销售收入11.46亿元,同比增长43.69%,入库增值税7429万元,同比增长2.79倍。二是烟草公司系统和中石化系统增收较快。一季度全省烟草公司系统共入库增值税6.30亿元,同比增长23.77%,增收1.21亿元,中石化浙江系统入库1.04亿元,同比增长20.41%.三是税收征管因素,如定额及时调整和超定额补申报,促进了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二)国内消费税。增长较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杭州卷烟厂上年同期的超计划生产卷烟一次性入库的特殊因素,造成基数不可比增加4.97亿元。二是摩托车消费税政策性减收。一季度共入库摩托车消费税3038万元,同比下降72.66%,减收8072万元。若剔除政策调整因素,则摩托车消费税同比下降8.85%. (三)企业所得税。增长较快的原因,一是金融业快速增长。一季度金融保险业共入库所得税10.8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7.34亿元增长47.31%,增收3.47亿元。其中,全省八家城市商业银行(含浙商银行)一季度共入库企业所得税2.56亿元,同比增长1.48倍,增收1.53亿元。兴业银行由于上市,提前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其杭州分行入库0.44亿元,同比增长1.39倍,增收0.26亿元。二是由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工业企业所得税增收。其中增收较大的企业主要有,省电力公司入库1.06亿元,增收4322万元;嘉华发电入库所得税1.42亿元,增收5321万元。浙江省中烟工业公司入库企业所得税4.49亿元,增收2.92亿元(上年同期基数包括原浙江省中烟工业公司、杭州卷烟厂和宁波卷烟厂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三是商业企业所得税入库7.51亿元,增收2.34亿元,其中中石化浙江分公司入库1.62亿元,增收1.12亿元;浙江省烟草分公司入库944万元,净增收。四是房地产行业入库企业所得税3.64亿元,增长32.28%,增收0.89亿元。 (四)涉外企业所得税。增长较快的原因,一是工业企业由于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和部分企业优惠期限到期适用税率提高而增收,共入库11.49亿元,同比增长42.73%,增收3.44亿元。其中华为三康免税期满,按7.5%税率征收,入库5754万元,净增收。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台州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上年同期亏损,本期实现赢利,分别入库2090和1252万元,净增收。二是移动通信核定预缴额提高,入库5.65亿元,同比增收0.79亿元。三是涉外房地产业所得税共入库所得税1.19亿元,同比增收0.42亿元。四是入库预提所得税7585万元,同比增长16.60%,增收1080万元。五是新增大企业增收,其中路桥国益净增入库7000万。 (五)利息个人所得税。一季度利息个人所得税稳定增长,主要是来源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稳定增长。截止今年2月末,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规模稳步扩大,为11594亿元,同比增长19.2%,带动税收增长。 (六)车辆购置税。一季度车辆购置税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量和需求档次提高所致。据统计,全省共申报新购汽车13.05万辆,同比增长13.48%,平均单辆汽车纳税1.34万元,同比增长9.84%. 三、下一步组织收入工作要求 一季度全省国税收入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形势较好。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经济上,国内经济运行过程中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影响宏观经济的平衡。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逐步到位,经济增长的预期将会逐步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人民币升值的加快,将蚕食企业的利润,加大税收收入增加的压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新的所得税法实施,税率降低和税前列支范围扩大的减收效应将在今年内部分显现。税收上,一季度收入增长较快有不可比的特殊因素,对后期税收增收不具持续性,再加上去年后期收入基数较高,保持国税收入较快增长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各地要坚持依法征税的原则,认真落实全省国税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确保国税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宏观税负稳步上升。 (一)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既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落实税收政策的辩证关系,不折不扣地执行宏观调控措施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深入分析收入形势,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年国税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努力实现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二)深化税收经济联动分析。省局已经通报了2006年全省各市县的宏观税负,全省总体的宏观税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市县极不均衡,各地要对本地区的宏观税负指标进行分析判断,特别是税负明显偏低的地区和税收与经济弹性系数小于1的地区,要重点分析宏观税负偏低和下降的原因,紧紧围绕“两升一降”要求,按照从宏观税负分析中找问题,从微观税负分析中查原因的思路,重点分析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零负申报率的情况,努力查找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使宏观税负稳中有升。 (三)全面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认真做好管理创新12项创新项目的推广工作,特别是要建设好50个以上的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扎实推进纳税评估工作。要提高评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票信息评估销项税额的真实性,结合存货情况对留抵税额异常企业、低税负企业、零负申报企业进行重点评估。积极开展纳税评估优秀案例收集和评审活动,建立健全全省纳税评估优秀案例资料库。 (四)强化各税种管理,减少税收漏洞。对增值税要进一步抓好“一窗式”管理,严格执行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贯彻总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对达到标准的都要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进行管理。完善“四小票”抵扣清单管理,加强稽核比对和异常凭证审核检查。开展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专项核查工作。加强消费税企业的实地调查分析,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加快将车辆购置税纳入征收管理系统的进程。加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审核分析工作,核实企业收入总额、应税收入、免税收入、税前扣除项目等指标。继续深入开展涉外税务审计,健全反避税工作机制,加大转让定价调查力度,稳步开展预约定价谈签及监控执行工作。 (五)加快免抵调库速度。一季度全省免抵调库增长较缓,而且各单位十分不均衡,全省已审未调库免抵税额持续上升。各地要加快免抵调库进度,做到早调库,多调库,争取主动,确保税收与经济的弹性系数大于1.省局要求,上半年各地要将去年结转过来的免抵税额全部调库完毕,避免积压过多的调库资源,以减轻后期调库压力。各单位要合理安排计划,均衡调库,保证税收稳定增长,防止大起大落。 (六)严格控制新欠,防止欠税反弹。进一步加强欠税管理,落实欠税管理的各项制度,特别是严格控制新增欠税,保证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实现应收尽收。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