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湖北省黄冈市国税收入分析来源:黄冈市国家税务局作者:日期:2008-06-10字号[ 大 中 小 ] 2007年,全市完成全口径国税收入159674万元,占省分计划114.1%,增长31.3%,增收38061万元;完成市分口径收入139145万元,占计划115%,增长31.9%,增收33684万元,其中市直完成26228万元,占市政府年初计划的127.3%,同比增长45.3%,增收8182万元。 分税种看:增值税完成111655万元,同比增收25205万元,增长29.2%;消费税完成12047万元,同比增收1322万元,增长12.3%;内资企业所得税税完成14432万元,同比增收8216万元,增长75.7%;涉外企业所得税完成1969万元,同比增收1181万元,增长149.9%;个人利息所得税完成11372万元,同比增收1979万元,增长21.1%;车购税完成8199万元,同比增收2158万元,增长35.7%。 分级次看:完成中央级预算收入121036万元,同比增收28101万元,增长30.2%;省级预算收入15798万元,同比增收3884万元,增长32.6%;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840万元,增长36.2%,增收6076万元,其中市直完成4971万元,增长63.9%,增收1938万元。 此外,全市国税部门累计代征工会经费2062万,完成年度计划的98.2%,同比增收332万。 四大亮点 一是总量突破、三年翻番。在去年首次突破12亿元大关基础上,今年全市规模再上新台阶,达到159674万元,占2004年78505万元的203.3%,顺利实现三年翻番目标。在全省排名第9,在武汉城市圈八个周边城市中总量仅次于黄石,排名第2,首次超过孝感。全市14个征收单位中,过亿元单位由去年的5个增加到今年的7个,新增浠水、黄梅,其中过两亿元的单位由多年的1个增加到今年的2个(红安、直属),全市国税收入由"一支独秀"变成"百花争艳",过去一个县市或者一个企业左右全市国税大局的局面得以彻底改变。 二是增速加快、争强进位。增幅今年首次突破30%大关,达到31.3%,由去年的低于全省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快速追赶为今年的高于全省平均增幅9.1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排名由去年的第11位跃为今年的第4,在武汉城市圈八个周边城市中仅次于咸宁位居第2,向前跃进了6个位次;今年净增税额38061万元,比机构成立的1994年全年总额还多3378万元,占全省增收总额的比重由去年的2.1%上升到2.8%。 三是结构优化、彰显活力。从下图税种结构上看,增值税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去年的71.1%下降到今年的69.9%,下滑了1.2个百分点,同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比重则上升了2.8个百分点,达到10.2%,首次突破10%;从经济类型结构上看,*2活力的股份制企业充分扩张发展,所占比重由去年的34.0%扩大到今年的36.8%,股份制企业增收贡献率达到45.8%,同时国有、集体比重进一步下滑,分别下降1.9和0.7个百分点。 四是质量提升、良性循环。一是宏观税负稳步提高。预计今年全市GDP可望实现450亿,增长11%左右,全市国税宏观税负预计达到3.55%,在去年的3.12%的基础上提高了0.43个百分点;二是占财政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国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由去年的30.5%提高到今年的30.9%,提高了0.4个百分点;如果排除社保基金收入,所占比重由去年的37.8%提高到今年的38.5%,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三是国税收入与经济发展更为协调。全市工业增值税增长26.1%,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0.87,商业增值税增长36.3%,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弹性系数1.74,如果排除去年一些地方将铁砂经营企业与生产企业都放在工业中,改用可比口径测算,这两个弹性系数分别为1.08和1.10,税收与经济增长非常匹配,这说明今年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度比以前大有提高,全市国税收入已经完全步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四是税款入库均衡、稳定。全年月平均入库税收达13306万元,达到和超过8%月平均进度的月份达11个,收入起伏比去年降低0.9个百分点。 四大支点 一是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全市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五个一百"工程,推进"工业兴市"、构建和谐黄冈。全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发展的质效和后劲明显提高,前11个月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高于上年同期,为国税收入稳定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后盾。工业绩效高位运行。工业增加值完成72.63亿元,同比增长30.09%,高于同期4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实现97.42%,比上年同期上升0.02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的带动下,全市工业税收完成90575万元,增长23.2%,其中工业增值税完成76716万元,增长26.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51亿元,同比增长65.3%,增幅超同期10.1个百分点。内外市场高度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9亿元,同比增长20.86%,增幅超同期6.78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4水平;外贸出口2.63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61.4%;实际利用外资6809万美元,同比增长5.42%.居民收入高额上扬。全市前三个季度农民现金收入2278元,同比增加334元,增长17.2%,收入增长的绝对额和增长幅度均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5元,同比增加994元,增长19.2%,增幅也创历史*4水平。 二是价格上涨显现抬升作用。备受关注的CPI今年一再飙升,尽管这是由于食品类结构性增长带动的物价上涨,但其推动和抬升作用不容忽视。PPI今年也呈现结构性增长,特别是煤电油钢等能源性、资源性产品出厂价格增幅较大,对我市税收拉动较大的主要是医药和铁矿石价格上涨,就广济药业来说,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核黄素价格大幅攀升,(在今年10份进度分析中曾作专门分析),平均价格增长三倍,受其影响,今年广济药业销售直线上升,达到5.2亿,比去年增收2.3亿,而其原材料尽管也上涨较快,但其涨幅远远低于产品价格涨幅,从而带来税收快速增长,增幅达123%,增收3411万元。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铁砂行业,据国家发改委消息,国内铁矿石价格创历史新高,含量66%的铁矿石价格为每吨1304元,比去年同期上涨604元,涨幅为86.3%.这种价格飙升必然带动销售收入的增长,从而带动税收的增收。 三是支柱产业发挥支撑作用。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中,逐渐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亿元行业由去年的3个增加到今年的5个(烟草制造、电力、烟草公司、医药化工、铁砂),亿元税种由去年的2个增加到今年的4个(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利息所得税)。全市监控的807户5万元以上重点企业今年入库税收120133万元,占全年收入总额的75.2%,贡献增额27574万元,占全年增收总额的72.4%,如果扣除个人所得税和车购税算账,总量比重达到85.7%,增量比重达到81.3%。其中373户2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入库114759万元,增收26217万元,总量比重和增量比重分别达到71.9%和68.9%。全市出现亿元企业1户,5000万-1亿的企业新增2户(广济药业、市烟草公司),1000-5000万的企业由去年的17户增加到今年的23户,500万-1000万的企业由去年的14户增加到今年的18户,增收过100万的由去年的46户增加到今年的61户,其中增收过千万的由去年的3户增加到今年的6户。 烟厂:由于去年消化05年预征包袱,烟厂06年入库税款只有17727万元,这给今年增收创造了机会,今年烟厂入库税收19922万元,同比增长12.3%,增收2195万元,为全市总收入贡献1.8个百分点的增幅。 烟草公司:今年入库税收17625万元(含龙感湖),增长62%,增收6741万元,其中增值税入库7696万元,增长26.5%;所得税完成9929万元,增长106.8%,增收5128万元,拉升全市国税增幅5.5个百分点。烟草公司实现跳跃式增长,主要原因:一是消费能力提高,产品结构调整,中高档烟所占比重逐步提高,上档升级,单箱销售额和毛利率稳步提高,单箱销售额同比每箱增加320元,增长5.3%。毛利率达到19.3%,同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二是随着一批重点项目开建和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吸引了一部分流动人口和外出打工人员返乡,消费群体扩大;三是省烟草公司划拨近5000万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经济补偿金,由于这些补偿金从2003年开始逐步在税前列支,在今年省公司补偿后应并入利润计征所得税;四是效益较好带来企业银行存款较多,光利息收入就有550万,也并入利润计征所得税;五是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和市场管理,加大专卖监督力度。这多种原因带来今年烟草公司实现利润达到3亿元,在去年的14754万元的基础上翻番。 电力:今年电力行业入库税收10872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增长27.1%,增收2320万元。主要原因:一是电价上涨,上网电价上涨带动发电行业增长较快,天堂抽水蓄能增收275万,白莲河电厂由于今年自3月份改制后,脱离了省电力局,成为独立经营的一般纳税人,税款缴纳方式由定额预征改为一般征收方式,由于电厂销售按17%税率征税,几乎没有进项抵扣,因而征收方式改变后,税收增长较快,目前该厂与省电力局签订了电力购销合同,保证每月销售180万元(约780万度),给今年电力税收增添了新的增长点,全年增收255万元。二是一批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工业经济的发展,用电量大幅攀升,给供电企业带来增收。尽管省局294号文件下发后,后两个月供电税收迅猛下降,但全年增收格局没有改变。 铁砂:随着铁砂资源逐渐萎缩,全市铁砂行业面临全面洗牌,税源分布也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老的铁砂企业停产,同时又有新的招商引资企业开业,纳入重点监控的64户20万元以上的铁砂企业中今年完全停产的、分文未交有10户,处于停产半停产的有5户。另一方面由沿江沿河地带向沿江地带集聚,从64户监控企业来看,今年入库税收16362万元,有3/4左右集中在黄州城区、团风、蕲春、浠水四个地方,其中税收过千万的主要有团风的厚发(2180万)、黄州的楚和(2025万)、直属的金胜兴(1964万)、楚华源(1168万)、国盛(1101万)。为什么资源逐渐枯竭,而税收仍在逐步上升?分析起来主要原因有:一是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域扩大。特别是*9批靠挖铁砂起家的企业,在逐渐稳定市场之后,扩大了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域,由原来只开挖扩大到经营铁砂、经营领域不再局限在所买断的河段,而是广泛收购、集中交货、逐渐垄断,特别是这几户大户,利用多年经验和市场份额,几乎垄断了周边钢铁企业订单。二是价格上涨。国际上包括铁矿石在内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一再上涨,给铁砂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也增加了铁砂销售收入,带动税收的增长。三是招商引资特别是总部经济带来的增收,如蕲春、浠水、直属比较明显。 食品饮料:食品饮料税收的跨越式发展,可以说是全市"全力抓招商"的杰作。娃哈哈饮料公司、娃哈哈天然饮料公司、太子奶、汇源四家招商引资企业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现在已经茁壮成长为托起黄冈食品饮料行业的支柱企业,使黄冈食品饮料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四家企业入库税收8231万元,占整个食品饮料行业的93.2%,增收3169万元,占行业增收额的98%,拉升全市收入增幅2.6个百分点。汇源:由于集团内部调整,将宜昌汇源公司和九江汇源公司均改为原料公司,其产成品及其市场全部转让给黄冈汇源公司,给今年的销售额增长带来极好机遇,税收增收615万;太子奶:生产经营扩大、生产线增加,形势喜人,增收1539万;娃哈哈: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步入正常化,增收1015万元。 医药化工:医药化工行业依靠高新技术和价格优势,快速滚动发展,不断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迅速成长为我市税收过亿元行业,今年入库税收11146万元,增长65.5%,增收4413万元,拉升全市增幅3.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有三类:一类是依靠技术创新和引进高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站稳市场,扩大生产,比如浠水福瑞德化工,在2005年通过扩建及技术改造后,又新增了甲醇生产装置,具有年产合成氨12万吨,尿素15万吨,甲醇3万吨生产能力,是鄂东地区*5的化工生产基地,今年增收355万元。这不仅给自己带来活力,还带动其下游企业——三江公司增收52万元。迅达药业利用技术创新,开发了新产品B-苏氨酸;二类是扩大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经过去年全国医药市场整顿后,我市医药企业规范操作,提高自身竞争力,强占市场,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给税收也带来实惠,比如罗田宏源化工,正是由于出口增加,带来免抵增长,光免抵就比去年增加197万,广济药业加大了新产品开发进程,拓展了原料药和制剂产品的国际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免抵增加了804万元;三类是价格上涨拉高销售。比较典型的是广济药业。 三是加强征管发挥促进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国税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税工作全局,以开展"管理提高年"活动为主线,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强化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突出抓好税源管理,确保国税收入较好较快增长。特别是以综合征管软件2.0上线运行、税收管理员系统全面推广、税源监控分析系统完善升级为重点,信息化建设加快步伐,提升了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税收分类管理、纳税评估的深入开展,以及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协调机制逐步建立,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逐步深入到税收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深入开展税法宣传,推广税收执法管理系统,严格执法监督,使依法治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稽查部门"以查促收、以查促管、以查促查"职能的充分发挥,也进一步促进了税收政策的落实,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促进了收入增长。据统计,全市共清理欠税847万元,对房地产等六个行业开展的税收专项检查,共稽查查补入库2593万元,同比增收202万元,其中对全市房地产企业清理检查,理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全年完成所得税1087万元,增收935万元,其中黄州城区增收412万元、麻城增收351万元。 四大弱点 一是结构——天生缺陷。一方面,产业结构缺陷带来税收结构缺陷。由于黄冈是个农业大市,三次产业基本呈现三分天下局面,能够提供国税收入的二、三产业GDP比重偏低,特别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全市二三产业税收比重为56.7:43.3,在全省17个单位中黄冈第二产业税收比重只比天门高,排名倒数第二,低于全省平均比重1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缺乏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工业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尽管比重不低,但其中能够提供国税收入的行业寥寥无几,主要依靠烟草、石油等几个传统批发零售企业以及个人利息所得税、车购税支撑,尽管今年在房地产所得税上有所加强,但大的格局难以扭转。 二是规模——底气不足。尽管今年国税收入总量突破、增幅较高,在"武汉城市圈"周边城市中规模、增幅均排名第二,但是由于个人所得税、车购税这些依靠人多得益的税种所占比重较大,占整个收入的12.3%,高于孝感3.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所占比重只占到全部收入的14.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收入总量比孝感多558万,但一般预算收入总量比孝感少2315万元,一般预算收入所占比重低于孝感1.5个百分点。这"一高一低"对比之下,显得底气不足。 三是增量——含金不高。分析全市收入增量可以看出,除了医药化工、食品饮料两大行业含金量高外,其余行业拉升的含金量不高,如烟厂和烟草公司拉升增幅7.3个百分点,属于几大特殊因素促成;个人所得税和车购税拉升3.4个百分点、铁砂拉升2.6个百分点,其余基本都是一些纺织、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恢复性生产带来,特殊因素居多,到明年这些因素消失,增收不稳定。即使是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大的医药化工、食品饮料行业,今年的增收也是特殊因素占主要,比如广济药业价格因素消失后,很难逾越今年水平。 四是管理——控管不细。特别是在今年收入形势比较乐观的情况下,出现前紧后松局面,四季度只完成37217万元,占全年收入比重只有23.3,低于正常1.7个百分点。观念上仍然"重数量轻质量",欠税上有增无减,积压税款上有所回头,CTAIS数据质量有所下滑。 四大看点 在预测2008年经济税收形势中,我们发现,影响税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四大看点": 一是经济变数加大。经济变数主要是宏观经济变数和微观税源变化。在宏观经济变数上,中国经济已经连续第5年高速增长,今年GDP增幅预计超过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是"两个防止"(防止由过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通货膨胀),宏观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对我市税收上的影响主要突出反应在两点上:一是抑制投资。对于黄冈这个欠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和税收的拉动作用非常大,截止11月份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3%,位居全省之首,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7.5个百分点,明年将进一步紧缩银根,投资增幅将迅速下降,目前四季度已经有所反映,11月份增幅比10月份下降了3.1个百分点,而且这种下滑趋势将在明年进一步加剧,经济和税收增长将缺少原动力;二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限制"两高一资"对我市影响尽管不是致命的,但对于工业基础薄弱、设备老化、体系传统的黄冈来说,影响深远。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医药化工、水泥建材、机械制造等行业,间接影响电力等行业。 在微观税源变化上,一方面全市将有几个新上重点项目在明年见效益,一批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正在形成和壮大,大别山火电厂、伊犁、稳健等,另一方面,又有今年的增收因素变成明年的减收因素,如烟草公司所得税除了前面分析的经济赔偿金、财务利息收入外,明年将有一批报损设备集中处理,这将减少应税所得额;广济药业价格因素等等。 二是结构调整加快。"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两型社会"改革试点,将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作为试点区之一的黄冈必定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拉动内需上做文章,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必定带来税收结构的变化。一是农业产业化。这是农业大市发展农业必经之路,但这一块对于国税收入来说有促进,但只是间接的;二是工业内部结构性调整。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与武汉城市圈产业整合对接、配套调整,将对我市工业结构带来重要影响,一方面将限制淘汰一部分产能低下、能耗大、污染重、无优势的行业,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引进巩固优势支柱产业,这方面调整将促进国税收入增长;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尽管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但总量不足,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与工业不配套的问题突出,红色品牌、教育品牌、绿色品牌这些特色品牌发展不足,预计明年服务业将有较快发展,但对于国税来说,受益不深,但会逐步加深。 三是政策影响加剧。除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外,主要是税收政策的影响:一是"两税合并".内资企业税率降低8个百分点、而外资优惠处于过渡期,加上今年增收中存在多方面特殊因素,在这样一个高基数的基础上减少将是致命的,所得税预计减收4000万。二是个人利息所得税。尽管在今年后四个月减收并没有变现出来,这主要是8月15日前滋生的利息仍然按20%的税率征收,减收将在明年集中凸显,预计减收7000万。三是增值税转型的影响。增值税转型试点尽管不在黄冈,但间接影响很大,一方面象电力等集团公司性质控制增值税增长,如鄂国税函「2007」294号,另一方面,四个试点城市在吸引外资方面具有不可比优势,这将造成一部分企业外流。 四是政府需求加大。十七大和今年经济工作会议都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一些支农惠民措施都需要巨大财力支撑,财政预算支出将进一步扩大。据悉,今年省政府初步安排2008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目标为15.6%,比去年有所提高。按此测算,2008年全市国税收入计划将在18.2-18.5亿左右,由于结构性缺陷,加上居多减收因素,全市国税收入任务压力很大。 四点建议 2008年是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局之年,对于国税部门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完成明年的国税收入任务光荣而艰巨,全市国税部门要按照各级党委政府部署安排,严格依法办税,强化税收征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发挥税收职能,作出新的成绩和贡献: 一是以收入质量考核为依托,加强收入质量管理。必须深刻认识,税收质量是组织收入工作的生命线,没有质量的增收是假增收,没有质量的增长是负增长。要一如既往地抓好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和组织收入质量考核,质与量统一,以质促量,以量保质,确保税收的真金白银。要着手建立税收质量考核的长效机制,创造有利于经济税收协调发展的税收环境。 二是以重点税源监控为突破,推进梯级税源管理。加大税源管理力度,加快武穴重点税源动态监控系统开发完善工作,尽快开通重点税源电子申报平台,在全市全面推广应用,同时既要拣芝麻,又要抱西瓜,要以重点税源监控为突破,在全市推进梯级税源管理。 二是以深化税收分析为主线,建立横向互动机制。要通过深入剖析,清醒地看到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问题分析透、弄清楚、解决好,搞好收入的预警机制,提高收入的预测分析能力,充分发挥税收分析的地位和作用,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横向互动机制,将管理的效果体现在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上来。 四是以拓展干部能力为目标,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工作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是靠人来完成,而且是靠一群人来协同完成。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兴税"工程。要以今年的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拓展干部能力为目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干部队伍活力,造就一批懂政策、会操作、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