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国家税务局关于2007年各项税收完成情况的通报
湖北省天门市国家税务局关于2007年各项税收完成情况的通报来源:天门市国家税务局作者:日期:2008-06-13字号[ 大 中 小 ] 2007年,全市国税系统按照税收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依托稳定增长的经济税源,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强化税源管理,突出绩效考核,全面提升管理效能,有力促进了国税收入快速稳定增长。 一、全年国税收入完成情况 2007年,全市国税系统累计完成各项税收20845万元,占年度计划20600万元的107.19%,同比增收3885.3万元,增长22.91%. (一)分税种完成情况。增值税完成11886.4万元,占年度计划12400万元的95.86%,同比增长7.20%;消费税完成566.3万元,占年度计划510万元的111.04%,同比增长950.65%;企业所得税完成4097万元,占年度计划3500万元的117.06%,同比增长80.42%;涉外企业所得税完成107.3万元,占年度计划60万元的178.83%,同比增长297.41%;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完成2756.9万元,占年度计划2740万元的100.62%,同比增长16.86%;车辆购置税完成1431.1万元,占年度计划1390万元的102.96%,同比增长23.32%. (二)分级次完成情况。从收入级次看,中央级突破1.5亿元大关,入库15162.9万元,占计划15055.6万元的100.71%,同比增长122.38%;省级收入实现2656.6万元,占年度计划2593.7万元的102.43%,同比增长23.51%;市级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025.5万元,占年度计划2950.7万元的102.53%,同比增长25.09%.市级收入依托收益类税收的突出贡献,实现增幅领先。 (三)分征收单位完成情况。全市所有征收单位均实现了同比增收,达到市局平均增幅22.91%的单位有侨乡开发区分局、岳口分局、彭市分局、车购办、竟陵分局、多宝分局,增幅分别为29.41%、25.89%、24.95%、23.32%、23%、22.96%;完成计划任务突出的有岳口分局、多宝分局、彭市分局,分别实现了全年目标计划的118.92%、113.76%、111.39%. 二、全年国税收入主要特点 2007年,全市国税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增幅、增额均创历史新高,继首季收入“开门红”、二季度提前“双过半”后,顺利实现了全年目标计划。这样的成绩既反映了全市国税系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源管理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说明了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态势。 (一)收入规模再破历史,征收进度宽幅运行。全年收入规模超过2亿元,比2004年近翻了一番,且在2006年实现高幅增长、基数相对高位的情况下,今年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分税种征收实绩看,各税种增幅显著,其中:消费税同比增幅近10倍;企业所得税在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过8成;车辆购置税增幅超过2成;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尽管因受到存款分流到股市而导致资金分流和从8月15日开始执行新税率的影响,依然同比增收16.86%.各项收入规模达到了我市国税成立以来的*6峰。从今年单月入库情况看,增幅稳定性明显增强,分月同比平均增幅达22.39%,略高于上年实绩。但分月征收进度仍呈宽幅运行态势,依次为11.06%、9.11%、12.78%、7.71%、6.74%、11.12%、6.81%、7.03%、9.46%、9.70%、5.03%、4.8%,其离散度为0.023,分布偏斜度为正向0.145.月平均进度达到了8.46%,超月平正常进度0.12个百分点。 (二)收益类税收增幅突出,收入结构趋向优化。2007年,全市企业所得税共入库4097万元,同比增长80.42%;涉外企业所得税入库107.3元,在涉外企业效益拉动下同比增长近3倍;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入库2756.9万元,同比增长16.86%.而流转税中增值税同比增幅仅为7.2%、消费税虽增幅显著但总额相对很小。流转税与收益类税收结构比为59.69:33.39,而去年同期结构比为65.70:27.46,收入结构明显趋向优化。在国内宏观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背景下,尽管年中国家货币政策由稳健调整为适度从紧,但我市各类经济实体效益依然明显上扬,收益类税收因此增幅巨大,较大程度地从源泉上优化了我市分税种的收入结构。 (三)各乡镇收入进度差距大,城区税源集中明显。全市乡镇税收(不含涉外税收、市直税收)完成较为理想,超年度计划显著的有杨林、蒋场、渔薪、汪场、拖市、开发区、多祥、皂市,分别超年度计划88.91%、46.38%、41.89%、35.74%、27.28%、25.49%、21.68%、20.75%.按税源属地统计,城区税源集中继续显著,城区与农村入库税款结构比为77.2:22.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四)各类经济协调共进,增收态势仍然强劲。从全年税款入库情况看,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和涉外企业“三足鼎立”,继续成为主导我市国民经济结构的中坚力量。截止12月底,国有经济完成5461万元,比上年同期4851万元增长19.21%;股份制经济完成6752万元,比上年同期5009万元增长34.79%;涉外税收完成1958万元,比上年同期1406万元增长39.26%;集体经济完成493万元,比上年同期503万元下降1.99%;私营企业完成982万元,比上年同期630万元增长55.87%. (五)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整体飘红,传统行业表现突出。从市局监控的50户重点纳税人税款入库情况来看,重点税源贡献率继续提升。截止12月底,全市50户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款11566.8万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5.49%,同比提高3.98个百分点。从增值税税源看,传统制造业整体坚挺走强,大部分行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幅。贡献突出的有纺织业、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和商业等行业,其中纺织业实现增值税1142.1万元,同比增长85.14%,服装加工行业实现增值税577.6万元,同比增长39.95%;食品加工实现增值税141.5万元,同比增长68.65%;商业增值税入库3658.3万元,同比增长11.78%.从企业所得税税源看,表现突出的为有烟草公司支撑的商业领域和由房地产行业领军的第三产业,其中烟草公司入库2221万元、房地产企业入库1514万元。 (六)国家政策有效贯彻,收入质量再续新高。一是入库率和申报率提高,根据CTAIS统计显示,全年平均按期申报率达到了99.9%,入库率达到100%,分别比同期提高了0.9个百分点和0.43个百分点;二是严格依法征税,做到了应收尽收,确保了全年无新欠税发生,欠税管理责任制得到了较好落实;三是贯彻落实国家税收政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年来,为20户废旧物资企业办理免税726万元;继续执行国家增值税起征点政策,为6000多户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促进了社会稳定,支持了再就业;为轮毂、天时等7家出口企业落实“免、抵、退”税政策3900万元;为吉港建材、皂市水泥厂2家综合利用企业办理即征即退增值税412万元;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中百仓储等免征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438万元;为4户外商投资企业办理了所得税减免审批手续。促进了全市经济与税收的可持续发展。 三、全市经济税收关系分析 2007年,我市经济延续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GDP与税收规模继续创新高。盘点全年经济,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亿元(本项及后续宏观经济指标均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初步测算值),比上年增长15.2%,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其中*9产业31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54.25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54.75亿元,增长13.8%.与此相对应,全市第二、三产业完成国税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76%和2.81%.从整体形势上判断,我市宏观经济进一步看好,经济实体的造血功能继续增强,全市GDP统计值高开高走,同时在国税部门实施精细化管理下,国税收入增幅再超经济增幅,增长弹性系数为1.51.将2007年国税收入与GDP纳入近5年来进行相关性比较,其相关系数为0.987,充分验证了经济与税收的高度相关性。 今年在税收高速增长的同时,全市宏观税负低位运行的特征依然明显。经测算,全市宏观税负为1.49%,与去年(1.36%)相比略有提高,但依然远低于全省去年平均水平(7.45%),亦低于周边地区(潜江、仙桃)去年同期税负水平。 (一)工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值税。2007年,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5%,工业增值税完成8228.1万元(含原油和电力),同比增长5.28%,税收弹性为1.06.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商业增值税。全市商业增值税完成3658.3万元,同比增长11.78%;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34亿元,同比增长15.2%,税收增长弹性为0.775.本项税收指标与对应经济指标不尽协调,主要原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口径和统计样本存在部门差距;二是涵盖范畴不一致,由国税征收的商业增值税主要来自批发零售业,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还包含有餐饮业等。 (三)车辆购置与车购税。全市办理注册车辆4660辆,入库车购税1431.1万元,同比增长23.31%,全市车辆购置税收入再次突破千万元大关。 四、主要增收因素分析 2007年,我市国税收入总体上呈现起步早、增幅高、进度快的良好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稳定增长是基本保障。今年是“十一五”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措施引导下,全市着力推进民营化战略,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化,近年来招商引资卓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商品供应丰沛充裕,新型流通方式快速发展,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以卷烟销售、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重点税源营运稳定,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市场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经济整体呈现转暖加快之势。孕育活力的经济税源是我市国税收入实现“三超”的强力载体。 (二)烟草公司贡献突出。2007年,秉承近年来对全市烟草销售市场的整顿成果,烟草公司进一步完善其内部管理,拓展农村边缘市场,提升产品档次,突破中高端市场的销售瓶颈。全年累计实现销售31422万元,入库税款4026万元,同比总额增长为1507.3万元,其中增值税、所得税分别入库1805万元、222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0.73%、59.21%.12个月中当月入库额超300万元的有7个月,其中当月入库额超过500万元的就有3个月。其占比全市19.3%的纳税贡献及月度稳定入库,为全市国税收入稳定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医药、机械稳中有升。受惠于国家医保政改,全市医药生产行业景气明显回升。2007年,稳健、益泰、成田、中佳、科田等企业分别入库税款786.6万元、680.1万元、405.6万元、99.3万元、94.1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7.29%、23.07%、17.74%、43.29%、20.33%.全市机械交通设备制造行业增值税入库2311.2万元,同比增长11.79%,增收243.7万元。其中纺机入库税款881.1万元,同比增幅24.54%;冶金机械公司入库税款159.1万元,同比增长24.88%;三机铸造入库税款81.1万元,同比增长12.17%.医药生产、机械制造行业整体上稳中有升,继续发挥着我市传统产业的中坚力量作用。 (四)商业税收呈现活力。作为因CPI上涨而直接受益的商业和消费类领域表现突出。2007年全市入库商业增值税3658.3万元,同比增长11.78%,增收385.5万元。近年来全市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批发零售贸易业供销两旺,促进了商业增值税快速增长。除突飞猛进的烟草销售产生的税收外,中百仓储在商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提升促销手段,发挥规模优势,发展黄金客户,今年共入库税款248.7万元,同比增幅65.91%;雅斯作为位处核心商业圈的百货超市,发挥宝安商城地理优势,定位中端消费群体,抓住市场机会,单月营业额总体上稳中有升,全年共入库税款22.19万元;富迪作为开拓乡镇市场的排头兵,再次通过社区店的形式取得新的发展,全年共入库税款15.72万元,同比增长近10倍。同样隶属消费类的盐业销售入库税款77.8万元,同比增长83.49%.尽管起征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商业税源减少,但全体国税干部把握住了扩大内需等宏观政策产生的税收效应,全市商业税收依然活力十足。 (五)其它税源势头强劲。一是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税源充裕,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的单元和商铺面积有45万平方米,建成商品房40.5万平方米,全年累计销售38万平方米,在房地产专班的监控管理下,全市房地产企业全年共入库所得税1514万元,同比增长118.6%.其中星星入库756万元、宝安入库125万元、新东方入库111万元、银华入库130万元,4户企业共入库1122万元,占行业税源的75%.二是车辆购置税稳步增长。2007年,我市新增线路车90辆、更新殡葬车辆60辆,同时外地投资企业购车与私家车都同比增长显著,全年累计征收车辆4660辆,入库1431万元,同比增长逾两成,其中汽车累计征收1854辆,入库税款1301.94万元,同比增长24.53%;摩托车累计征收2637辆,入库83万元,同比增收3.51万元;通过与农机监理、公安交警部门协调沟通,实行源头控管,较大程度地改善了以前农用车辆征收难的状况,全年累计征收169辆,同比增长101%,入库42.7万元,同比增长37.71%. (六)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 一是计划管理彰显成效。一方面,从收入目标实现结果来看,“三三类”计划分配法保证了全年收入目标的顺利实现,月度预测与分析确保了收入进度均衡,全年预测准确率达到99.9%,全市税收执行月平均进度为8.46%,有6个月进度超8.33%,其中3个月达到10%以上。另一方面,在计划的督导考核方面,突出了计划与税源的关联性,全市分季度对重点行业、新投产企业的税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季召开收入调度分析会议,班子成员分片深入基层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确保了各阶段收入目标的实现,履行了依法治税的根本原则。 二是各税管理再上台阶。增值税管理坚持“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原则,严格增值税抵扣凭证的审核检查,开展四小票的审核检查工作,全年共审核检查抵扣凭证260份,涉及税额64万元,保障了增值税应收尽收。所得税汇算清缴检查面达100%,查增应纳税所得额351.24万元,弥补以前年度亏损347.13万元,补缴入库企业所得税1.09万元;组织监管企业检查,查增应纳税所得额36.6万元,入库税款、罚款12万元。严格执行政策,做好税前扣除的审核、审批工作,对工行、农行、邮政、电信、电力等单位的税前扣除进行了实地审核,共审核2005万元。在车辆购置税管理上,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开展了夏季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查补摩托车652辆,补缴车购税20万元;与农机部门召开协调会议,在对农用车辆的管理上形成共识,查补农用车85辆,补缴车购税22万元。继续完善房地产行业所得税专班职责,严格代征代缴,加大部门配合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7年该行业成为我市三产所得税的领军行业,入库税款同比上年增幅翻一番。 三是规范执法促进收入。一方面着力开展了经济税负、行业税负、税种税负等方面的分析,掌握了全市医药生产、交通机械、纺织、电力、房地产等行业的实际税负和征管现状,摸清了其税源分布状态、结构、变化趋势,为提升我市税收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四位一体”的评估体系初见成效,一年来共完成评估计划284户次,评增增值税561万元、所得税288万元。行业税负率也有所提高,用废行业税负由2.1%提高到4.5%,棉纺行业由2.23%提高到3.42%,泵业由3.95%提高到4.44%.三是查补税收锦上添花。稽查部门开展检查稽查64户,共查补入库税款、罚款、滞纳金109.1万元。 尽管2007年度全市国税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组织收入中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受物价上涨过快的影响,部分企业处于行业资源的下游,增值空间缩小,纳税能力有相对下降趋势;二是因政策调整主动减收,除新华书店政策调整、计税工资扣除标准提高和中石油增值税预征率下调带来减收外,还有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税率从2007年8月15日开始将调整为5%,这些因素将在2008年继续存在并产生影响;三是涉外企业所得税依旧规模偏小,与涉外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相匹配,值得研究;四是部分重点税源增收乏力,部分去年增势强劲的行业今年表现疲软,如电力、石油等远落后于全市经济增速和分行业税款入库的平均增速;五是全市宏观税负持续低位,部分行业微观税负在精细化管理的努力下依然整体下滑;六是全市工业创新能力和产业聚集度依然偏低,税源潜力不容乐观;七是主导税种增值税增幅与国税收入增幅不同步,其7.2%的增幅远远低于22.91%的国税收入总增幅,严重制约了国税收入规模的快速壮大。以上问题和矛盾需要在2008年组织收入工作中进一步分析研究并加以解决。 充满生机的2008年已经来临,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深入拓展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方略,积极把握全市招商成果及城市化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全面践行税收管理的各项职能,规范税收执法,拓展税源监控,增强信心,克难奋进,再创国税收入规模与质量的新辉煌!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4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