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地方税务局2007年全市地税收入运行情况分析来源:宣城市地方税务局作者:日期:2008-06-26字号[ 大 中 小 ]   数字反映变化,数字演绎过程。新年伊始,当我们拾取散落在2007年时间线上一系列枯燥的地税数据,慢甄细分之下,数据的真正价值是在数据之外,在管理,在落实,在创新,实实在在地见证了一年来宣城地税人在省地税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困难不断前行的成长轨迹,地税收入工作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高、稳健运行的良好局面,为我市进一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  ——税费收入总量突破20亿元,增幅创近12年来历史新高。税费并重、勤征细管。全市地税上下牢记组织收入宗旨,各项税费收入总量、增量继续刷新历史纪录,税费增幅创1996年以来近12年的历史新高。全年税费总量达到23.2亿元,居全省各市第8位,较上年前移2个位次;全年税费增量达到8.4亿元,税费增幅56.9%,较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幅27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第2位。  ——税收收入大步跨出10亿元,地方财政贡献率提升3个百分点。经过广大地税人的共同努力,税收收入持续在高增长的平台上稳健运行,大大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全年税收总量13.6亿元,继续稳居全省第七的位置,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2.1%,较上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全年税收增量达到4.2亿元,税收增幅44.4%,比上年增加了7.2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幅6.9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4.2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第2位。  ——基金费收入规模接近10亿元,增长速度高达78.8%.精心征收、服务民生。全市地税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战场,全年基金费总量达到9.6亿元,居全省各市第9位,较上年前移3个位次;全年基金费增量达到4.2亿元,基金费增幅78.8%,比上年增加了14.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9.3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第2位。  ——市本级和县域经济持续发力,全省税收排位坚强挺进。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税收动力。全年市本级(含开发区)入库税收1.8亿元,增长114.6%,增幅居全省各市第1位,较上年前移4个位次;宁国市、广德县、宣州区地方税收规模分别达到3.7亿元、2.8亿元和2.1亿元,居全省74个县(市、区)的第1位、第8位和第11位,绩溪县、泾县税收增幅高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税收规模居全省位次较上年前移13个位次和12个位次;郎溪县、旌德县税收增幅分别居全省第8位和48位,较上年前移17个位次和9个位次。  ——主体税种贡献突出,小税种增势强劲。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同步。12个税种(含教育费附加)中,除土地增值税、烟叶税受不可比因素影响同比下降外,其他税种收入均实现19%以上的增长。主体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城建税收入分别增长39.4%、107.7%、42.1%和44.9%,增收1.62亿元、1.1亿元、0.45亿元和0.37亿元,小计增收3.54亿元,占全市税收增量的5/6强;其他税种收入规模虽然较小,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房产税的增幅分别高达83.6%、74.1%、59%.  ——四大行业板块优势明显,拉动税收快速增长。房地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和金融保险业四大行业[*{c}*]全市税收增加,全年合计入库9亿元,增收3亿元,同口径占全市税收增量的3/4.其中:房地产业增收1.2亿元,增长56.8%;制造业增收0.92亿元,增长50.5%;建筑业增收0.65亿元,增长41%;金融业增收0.3亿元,增长59.3%;其他行业基本保持了1000万元以上的增量。从各行业入库税收总量来看,房地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含仓储、邮政)均超过1亿元,分别达到3.2亿元、2.7亿元、2.2亿元和1亿元,同口径占全市税收比重为24.7%、21%、17.1%和8%.  ——重点企业(项目)数量增多,增速明显加快。全市纳入监控的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项目)达388户,入库税收8.7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64%,同比增长58.4%,高于全市税收增幅14个百分点,占全市税收增量的3/4强。这其中,有17户企业(项目)增量在500万元以上,如:宣城中鼎飞彩净增一次性改制税收3497万元,拟上市的广德广信农化集团增收2130万元,泾县绿宝房地产增收1255万元,国投发电和海螺水泥工程税收分别增加1151万元和833万元。宁国中鼎模具、水泥厂、亚夏集团,广德众盛房地产以及绩溪宇通铜业、郎溪金润铜业等企业(项目)也实现了较大增收。  ——社保政策落实有力,个人缴费急速上升。认真落实社保扩面补缴政策,个人参保续保踊跃。全年入库社会保险费9.1亿元,增收4.1亿元,增长81%.其中个人参保缴费5.2万人次,缴费金额达4亿元,增收2.4亿元,增长146%。郎溪县、广德县、宣州区、旌德县社保费增长尤为突出,分别达到164.1%、131.4%、100.6%和97.7%.  2007年税费收入的高幅增长,主要源于三大因素。  经济方面,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启动民生工程,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为地方税(费)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337亿元,增长14%左右;财政总收入37.3亿元,增长36.6%;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46%左右;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增长17%左右;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9户,实现增加值81亿元,增长32%以上,增速居全省前列。  政策方面,2007年国家虽然先后修订发布了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一系列税收政策,但受执行时间的影响,当年对税收收入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市局制定并落实《关于转变观念发挥职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全年批准减免各项税收5500多万元,其中: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减免1505万元,福利企业政策减免1283万元,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减免1181万元,农业产业化政策减免949万元,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646万元。  征管方面,以规范化建设为总抓手,继续深化全面税收质量理念,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市局先后就税收执法责任制、涉税案件移送、委托代征、土地使用税税额调整、征管数据质量等方面出台了20多项管理办法,积极推行了网上申报、税务巡查、电子定税、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征管范围的统一规范等制度,强化细化了房地产业、货运业、砖瓦业等行业税收管理,针对性地开展了税收综合督察、房地产行业专项检查、土地增值税清算、征管基础信息数据清理、个体劳动者和改制企业社会保险费清理征收等各项活动,有力促进税费征管工作规范有序、科学精细,保证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9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2008年税费收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从总体上看,在国家宏观环境相对趋紧的情况下,地税收入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市经济已经步入厚积薄发、加速跨越的新阶段,加上土地使用税税额上调等政策的实施,将不断带来丰裕的经济税(费)源,但同时应清醒看到,我市地税收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性强、一次性税费比重较大,加上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正式实施等政策影响,势必给收入增长带来困难。全市各级地税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我市“两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一个确保、两个提高”为主线,全面把握新的发展环境,积极主动顺应经济税收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强力推进地税管理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组织收入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全市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