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东省地方税收增减因素和2008年收入形势的分析来源:广东省地方税务局作者:日期:2008-08-22字号[ 大 中 小 ]   2007年全省地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026.38亿元,增收421.40亿元,增长26.3%,增幅之大,增速之快,均创近年来*6水平,为广东乃至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雄厚的财力保障。但2007年地方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在全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存在经济、税收政策和征管等方面许多特殊的推动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有些是2008年的重要减收因素,有些属于影响税收增减变化的重大不确定因素,都将对2008年乃至未来几年地方税收收入快速稳定增长造成巨大压力。2008年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为此,加强税收收入增减因素的对比分析,科学预测2008年广东地税的收入增长趋势,确保我省地税部门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广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发展方面  2007年我省经济发展的含“金”量骤增和物价水平的逐季上扬为税收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在中央“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的精神指导下,预计2008年我省经济发展将回稳,特别是2007年对税收增长贡献率近四成的房地产和金融业增长回稳,物价上涨趋势得到控制,企业效益井喷式增长也不可持续。在这样的经济发展预期下,地方税收收入在高平台上的增长也将回落。  一、房地产和金融等含税量高的投资行业蓬勃发展,是2007年税收强劲增长的首要因素;但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2008年房地产和金融税收增长缺乏后劲。  (一)2007年,房地产和金融业税收收入对总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近四成,但自10月起,房地产和金融业的税收增长放缓。  房地产的投资快速增长和销售持续畅旺,推动房地产税收的快速增长。2007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6.2%;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45.8%.由此2007年我省房地产业提供税收383.51亿元,同比增长34.6%,拉动税收增长6.1个百分点。  社会资金流动性过剩促进了金融业税收的迅猛增长。一方面,2007年我省金融业GDP现价快速增长31%,带动我省2007年金融保险业税收收入183.18亿元,同比增长66.1%,拉动税收增长4.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央行2007年连续6次提息和推出新的房贷政策等紧缩性政策,短期内火上加油,推动了银行营业税的加速增长。据测算仅央行提息政策就使银行营业税增收超过10亿元。  但2007年10月以来,全省商品房销售额增幅逐月回落,同时股票、基金市场投资气氛审慎,贷款余额增长回稳。房地产和金融业等投资性行业在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下增长放缓,导致两行业的增收额占比开始回落。  (二)2008年紧缩性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将继续对房地产和金融业显现威力,房地产和金融业税收增长缺乏后劲。  分析2008年紧缩性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一是虽然2008年继续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利率上调次数和累计幅度将较2007年减少,直接影响银行营业税的增幅;二是在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银根”的政策作用下,除银行贷款规模扩张将受到抑制,还将制约整个证券、基金、保险以及房地产等投资市场的发展,从而影响金融和房地产业税收收入;三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将促使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回归理性发展轨道。  2007年我省地税税收增长过分依赖金融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若楼市和股市增长放缓甚至出现拐点,占总税收收入1/4强的房地产和金融保险业对总收入增长的拉动减弱,地税收入的高增长将难以为继,尤其对省级收入的增长冲击更大。初步预计金融业税收对总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将由2007年的20%回落到2008年的10%;房地产业税收对总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将由2007年的25%回落到2008年的18%.  二、2007年井喷式的企业利润增长在2008年具有不可持续性  2007年我省企业效益大幅提升,1-11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3.2%,推动国地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长41.2%,其中:国税增长55.8%,地税增长22.1%.  但我省企业利润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分析2007年企业效益大幅提升的原因,除了提高自身生产运营效益外,还主要得益于以下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投资效益猛增。据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净利润占比为20%,比2006年同期的9.96%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能源和房地产企业因价格上涨利润猛增。2007年1-8月,我省石油、电力等资源性行业利润增长94.9%,2007年商品房价格上升21.4%,促使2007年我省地税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房地产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分别同比增长119.3%、36.8%和31.4%.由于现阶段我省企业利润大幅提升与我国证券市场处于牛市、商品房和能源基础价格飙升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这种井喷式的利润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  由于2007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在2008年,考虑到2008年入库的2007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将大幅增长,减少2008年度的预缴收入增长放缓的影响,因此预计2008年企业利润增长幅度下降对收入带来的影响不大,但将对2009年企业所得税的增长造成影响。  三、2007年物价水平逐季提升,扩大了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差距,预计2008年物价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将降低。  由于税收是按照现价计算征收的,而统计部门公布的GDP增长是剔除物价变动因素计算的,因此2007年物价的不断上涨,进一步扩大了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差距。2007年我省GDP现价增长17.1%,与地税收入密切相关的第二、三产业现价分别增长18.7%和16.0%,与不变价增长差距分别达2.6、1.8和3.0个百分点。按照GDP平减指数推算,物价上涨对我省税收增长贡献率为7.9%,使我省地方税收增收近45亿元。  由于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通胀,严格控制价格涨幅的措施已经陆续出台,如果2008年实现预期的物价调控目标,则物价因素对2008年税收增长的贡献率将降低,预计对税收收入增长贡献率也将回落到6%以下。  四、外资流向集中在制造业以及省内产业结构升级,短期将利空地方税收收入增长,但长期将利好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  我省近年来不断强化“二、三、一”的产业布局,外资投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推动了我省经济不断发展。但由于国家内外税制并不统一和地税征管范围限定,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与地税税源空间的拓展并不匹配。例如我省近年来大型外商投资项目之一的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200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410.70亿元,2007年1-11月,国税方面入库税款44.90亿元,但在地税方面仅入库税款0.48亿元。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我省2007年涉外企业贡献的税收达421.39亿元,规模占比为20.8%,但同比仅增长23.1%,低于总体收入平均增幅。此外,在经济和税收规模中都占相当比重的制造业,其税收收入增长仅为19.5%,也低于总体收入增长近6.8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我省土地、劳动力、能源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使得我省劳动密集型企业市场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珠三角地区一些企业外迁情况加剧。而省内产业结构升级,一些能源消耗大、污染大的企业关停并转,如佛山三水区关闭境内所有水泥厂,就导致当地2008年出现0.5亿元的收入缺口。同时,虽然2007年金融和房地产发展较快,但第三产业发展仍相对迟缓且内部结构升级较慢:一是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GDP增长仅在9%左右,其税收增长分别仅为19.1%、24.3%和9.9%;二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收入所占比重不到5%.第三产业中行业经济和税收发展不平衡,收入增收集聚性增大,也为今后地方税收保持快速增长带来风险。这种产业升级调整短期将不利于地税收入的增长;但是长期而言,将利好我省经济的发展,也将利好我省地税收入的增长。  税收政策方面  近两年来,为充分发挥地方各税组织收入和经济调节作用,加强税收征管,国家税务总局在调整完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地方小税种的税制改革,进一步推高了税收增幅,但2008年税收政策总体而言将显现减收效应,综合可测算的政策增减收因素影响,减收额就超过80亿元。主要包括:  一、企业所得税税源增量缺失,存量减少以及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是2008年地税收入重大的减收因素。  2007年地税组织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22.1%的增幅虽然较去年已有明显提高,但与全省企业利润33.2%的增长仍有一定的差距,更是远落后于国税58.7%的增长。归根结底这是地税所得税税源增量缺失,存量减少造成的。现行的征管体制规定,自2002年起新办企业所得税划归国税征管,不仅造成我省地税企业所得税税源增量缺失,而且部分企业通过改组、改制重新注册使税收管辖权从地税转到国税,或者通过注册新企业转移企业利润,进而使税源存量也难以为继。特别是近几年,不少效益好的大型企业为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境外上市或成立境外公司并购内资企业股权等手段,转壳成外资公司,加剧了地税税源的流失。由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占总收入规模近1/4,企业所得税基数加增长的沉重包袱将严重拖慢今后我省地税收入的增幅。  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虽然提高了外资企业所得税率,但降低内资企业所得税率,对内资企业占绝大多数税源的地税而言,将是一个重大的减收因素,预计2008年全省地税企业所得税因此减收过70亿元。  二、个人所得税2006年和2008年两次上调免征额对2007年和2008年个人所得税的增长影响是截然相反的。  2007年在继续大力推行个人所得税全员申报制度的同时,2006年上调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的负面影响消除,而2006年下半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上调、金融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奖金大幅攀升导致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增收效应明显,由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2/3强,促使2007年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31.4%,拉动税收收入增长6.5个百分点。  但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免税额到2000元,不仅直接减少税源,而且弱化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的增收效应,预计2008年个人所得税因此减收50亿元。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较2007年的24.6%降低一半。  三、自2007年1月1日起推行的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改革方案,将在2008年继续发挥增收效应。  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改革方案不仅大幅提高税率,扩大征税范围;也促使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积极开展追欠清缴工作。由于广州、珠海和东莞等市土地使用税调整方案在2007年未出台,深圳2008年开征土地使用税,加上车船税改革将继续释放增收效应,预计2008年两税种因此增收35亿元。  四、自2006年下半年推出的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和二手房转让税收政策继续发挥增收作用。  自2006年下半年国家税务总局陆续推出了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和二手房转让税收政策为房地产市场降温,从而促进了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1-9月份,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因此带来一次性增收过3.0亿元,占土地增值税增长的近1/5.预计2008年仍会带来5亿元的增收。  重大税源变动和征收管理方面  一、广电、粤电等大型省属企业今明两年利润水平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将对省级收入快速增长带来很大压力。  广电、粤电等大型省属企业的税收波动将影响全省税收收入的增长。两公司2007年仅企业所得税就缴纳33.48亿元,占省属企业所得税的2/3.但广电、粤电明后两年利润水平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是由于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而国家发改委已明确不能上调电价,企业利润率将下降;二是2008年广电公司接收代管县的工作将进入高峰期,每接收一个代管县将直接降低其上网电价。据广电公司预测,2008年因此减收3亿元;三是水库移民政策影响200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1.4亿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据新闻媒体报道,南方电网现正谋划整体上市,如果成功,作为下属公司的广电集团的企业所得税税收管理权将移交国税,对地税,特别是省级收入影响重大。  二、以税源管理为核心,强化重点税源控管,探索税务协管,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提高税收遵从度和征收管理效率。  各级地税部门充分依靠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和利用外部资源,强化税源管理:一是因地制宜,加强重点税源控管,依靠大集中系统,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实施按行业分规模的纳税户分类指导和管理,提升征管效率。2007年纳入省级重点税源监控的纳税大户有2135户(不含深圳),缴纳税收收入393.62亿元,同比增长33.58%.二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堵塞零星税源的管理漏洞,探索出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统一规范、综合治理”的零散税收协管工作新方向。2007年我省个体经营纳税户缴交税收147.09亿元,同比增长30.2%.三是拓展多渠道办税网络,提升了纳税服务水平,同时地方政府在激励型财政政策的影响下,高度关注税收收入的增长,有力的促进了我省纳税遵从度的提高。  此外,稽查部门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查处大案要案,整肃税收秩序,对外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2007年全省共查补入库税款20.55亿元。  2008年总体收入预计  综上分析,预计2008年我省经济发展基本面不会出现很大变化,将继续保持稳定、高效、较快增长;我省各级地税部门将继续拓展征管增收空间,尽力弥补税收政策减收影响带来的收入缺口。在此基础上,即使受从紧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2008年金融和房地产业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乐观推算其他行业和税种税收收入的增长仍将与2007年基本持平,使得2008年我省地税收入规模将突破2300亿元,继续与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增长,为广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积极的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