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地方税务局2008年一季度地税收入执行情况分析来源:中国税网作者:日期:2008-12-03字号[ 大 中 小 ]   一季度,全市地税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全国“两会”、省委市委全会和省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地税工作总体思路,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握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十六条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在克服多方面减收因素情况下,加强征管措施,大力挖潜增收,地税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一季度地税收入完成情况及特点  (一)一季度地税收入完成情况  截至3月底,全市累计组织各项收入21.63亿元,同比增收3.81亿元,增长21.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20.42亿元,同比增收3.96亿元,增长24.1%,完成年度税收任务的27.6%,收入进度比时间进度快2.6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69亿元。  (二)一季度地税收入特点  今年一季度全市地税收入的特点,可概括为“两个新高”、“三个低于”和“三个显著变化”。  “两个新高”是:(1)收入总量创历年同期新高。地税收入总量20.42亿元,比2002年全年收入总量还多3.36亿元;(2)单月收入突破8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今年1月份入库地税收入8.28亿元,创历年单月收入新高。  “三个低于”是:(1)增幅低于去年同期增幅。一季度增幅比2007年同期增幅(49.9%)低25.8个百分点;(2)增幅低于全省地税收入增幅(34.2%)10.1个百分点;(3)增幅低于中部六省会城市平均增幅(44.1%)20个百分点。  “三个显著变化”是:  (1)地税收入税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体税种营业税比重下降,个人所得税比重提高;六小税种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税增幅突出。营业税增长8.6%,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为47.3%,比上年同期下降6.7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入库3.56亿元,同比增收1.17亿元,增长49.1%,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达17.5%,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六小税种入库2.97亿元,同比增收1.5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为14.5%,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其中,土地使用税入库0.95亿元,同比增收0.84亿元,增长7.3倍。  (2)地税收入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第三产业快速拉动税收增长,税收比重上升,贡献加大。第三产业税收贡献率创历年同期新高,实现税收15.04亿元,同比增收4.42亿元,增长41.6%,税收总量贡献率高达73.7%,比上年同期提高9.1个百分点。  (3)地税收入重点行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两业”税收比重下降,支撑作用减弱,金融业税收增长较快。“两业”实现税收8.60亿元,同比增收0.23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比重为42.1%,比上年同期下降8.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实现税收5.70亿元,同比增收1.45亿元,增长34.2%,占全市地税收入比重为27.9%,比上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建筑业实现税收2.9亿元,同比减收1.23亿元,减少29.8%,建筑业税收贡献率14.2%,同比下降10.9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税收3.13亿元,同比增收1.28亿元,增长69.5%,金融业税收贡献率高达15.3%,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  二、一季度地税收入的增减因素分析  (一)一季度地税收入,在去年同期增幅高达49.9%的基础上仍然增长24.1%。主要是受以下增收因素影响:  1、经济因素: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地税收入平稳增长的物质基础。1-2月份,全市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20亿元,增长11.3%;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8.54亿元,增长2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4亿元,增长20.6%;实际利用外资22651万美元,增长61.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92.88亿元,增长3.8%。各项经济指标增长,为地税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  分行业看,地税收入增收主要来源于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四大行业增收4.09亿元。  (1)金融业。全市金融业完成地方税收3.13亿元,同比增收1.28亿元,增长69.5%,增收贡献率为32.3%。增收主要来自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银行业受非即期收入的影响,增收9338万元;证券业受股市交易活跃,成交量较大的影响,增收2487万元;保险业来自市民保险意识增强,投保收入增加,增收580万元。  (2)批发和零售业。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地方税收1.40亿元,同比增收0.79亿元,增长132.3%,增收贡献率为20.0%。增收主要原因是随着全市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元旦、春节各大商场各种促销手段的刺激推动,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商品批发销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资料显示:1-2月份,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4亿元,同比增长20.6%。直属分局批发零售业税收增收6153万元,增收贡献率高达77.4%。  (3)制造业。全市制造业完成地方税收1.96亿元,同比增收0.57亿元,增长41.4%,增收贡献率为14.4%。制造业税收增收主要来自制造业土地使用税增收,这是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土地使用税的新条例新标准的结果。仅南昌长力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入库税收1835万元,同比增收951万元,其中土地使用税增收680万元。  (4)房地产业。全市房地产完成地方税收5.70亿元,同比增收1.45亿元,增长34.2%,增收贡献率为36.6%。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日趋“从紧”,其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房地产业税收增幅较去年有所下降。一季度房地产税收增收主要是我局加大对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以及存量税收清理。房地产税收比重较大的单位南昌县和青山湖区增收贡献较大,分别增收4631万元和6853万元。  2、价格因素:物价持续上涨客观上抬高了从价计征的税基,提升了地税收入增幅。今年以来,受冰雪灾害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我市物价持续上涨。据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8.2%,环比上涨2.5%。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21.0%,环比上涨8.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7.1%,环比上涨2.4%。2月份,南昌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6%,环比上涨0.6%。  3、政策因素:政策调整扩大了地税收入增长的空间。全市地税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城镇土地使用税新条例。一季度土地使用税入库9517万元,同比增收8367万元,增长7.3倍。  4、征管因素:全市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各项征管措施成效显著,为地税收入增长提供了保证。全市地税系统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征管力度,挖潜增收,有效地促进了地税收入的平稳增长。  一是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登记管理、加强重点工程税收协调,强化“以票控税”、“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等措施,加大对房地产业存量税收的清理,促进“两业”税收的持续增长。  二是加大对涉税案件的查处力度和打击力度,重点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烟草行业和餐饮娱乐业等七大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洗浴服务业进行了区域性的专项整治。截至3月底,市稽查局共查处案件33起,累计执行入库地方税收收入258万元,滞纳金7万元,罚款31万元。  三是加强新版发票管理,健全发票违法举报奖励制度,促进纳税人按规定开具和使用发票,强化以票控税。加快“县区局为主导,市局以协调为主”的发票违章查处职能转变,加大重点行业新版假发票查处打击力度,特别是住宿和餐饮业。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税收5651万元,同比增收1089万元,增长23.9%。  四是认真开展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一季度汇算清缴入库的税收同比增加了286万元。  五是加大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抓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截至3月底,全市受理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人数为8171人,年所得应缴税总额23459万元,已缴税额22997万元,补缴税额441万元。  (二)一季度地税收入难有大幅增长,主要存在以下减收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因素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国家进一步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必将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紧张。提高第二套房贷的首付比例、多次加息,也将导致个人按揭贷款投放量减少,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2008年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回归理性。房地产业投资回落、市场不容乐观,今年地税收入持续增长的压力较大。  (1)全市房地产一级市场不景气,交易量急剧下降。当前,房地产公司资金面临政府以及银行贷款额度紧缩的双重压力,房价上涨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炒房现象得到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明显萎缩。今年1-2月份,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仅20.6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1.62万平方米,下降66.8%。如联泰房地产开发公司今年一季度只销售了4套商品房。依据今年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测算房地产税收应缴税款8276万元(以均价4000元/平方米,综合税率10%计算),同比减收16648万元。一季度,我局大力加强征管、挖潜增收,征收税款27215万元,其中,征收入库存量税款18939万元。  (2)二手房市场销售状况不佳。南昌市房地产政府指导价格可能由*62500元调高到*64500元,房地产公司售房正处于等待观望期,国家第二套房“房贷新政”影响了二手房交易收入,减收较大,1-2月份,市区存量住房销售面积为13.4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8.36万平方米,下降38.3%。1-3月份,市区二手房交易征收入库税收886万元,同比减收325万元,减少26.8%。  (3)以房地产业为主要税收来源的单位减收较大。受国家宏观调控因素影响,红谷滩地税局受其影响*5,同比减收1554万元,下降12.0个百分点。一季度,*6增幅与*6减幅相差51个百分点。  2、地税收入基数过高,增收压力较大  受全国及周边中部省会城市高增长和地方政府的目标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南昌市地税收入高速增长,基数大幅增加,应收尽收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我局完成地税收入31.42亿元,同比增长41.3%;2005年我局完成地税收入37.71亿元,同比增长20.0%;2006年我局完成地税收入45.41亿元,同比增长20.4%;2007年我局完成地税收入61.02亿元,同比增长34.4%,占全省地税收入比重为28.3%,与全市GDP增长率15.5%相比,税收弹性为2.22,明显快于经济的增长。四年来地税收入连年高速增长,基数大幅增加。特别是去年一季度地税收入增幅高达49.9%,今年地税收入大幅增长的压力加大。  3、税收政策因素:  (1)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税率下调为25%(旧法为33%),明确规定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一季度企业所得税由此减收近8000万元。  (2)省局支持灾后重建有关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增多等诸多减收因素。全市全面贯彻落实《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支持灾后重建有关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紧急通知》(赣地税发[2008]75号)文件中十六条税收优惠政策。一季度,因落实十六条税收优惠政策已减免地税方税收34万元。  (3)去年建筑业税收大幅增收。由于去年建安企业附征率上调,年关集中开票,以及加大了外来基建的征收力度,而今年建筑业税收征收趋于正常,相比减收非常明显,一季度建筑业税收入库2.90亿元,同比减收1.23亿元,下降29.8%。  4、税源结构不合理:  房地产业、建筑业“两业”提供的税收占总量和增量比重过大、基数过高,国家宏观调控对“两业”影响逐渐显现,“两业”收入的不可预测性,最终导致对地税税源产生重大影响。近三年来我市地税增长主要因素是房地产业、建筑业,“两业”地税收入的增长直接影响地税收入总量的增长。2007年“两业”地方税收占总量和增量已突破半壁江山,增量接近三分之二。  一季度,“两业”占地税收入比重明显下降,建筑业税收减收1.23亿元,支撑作用明显减弱。其中房地产业占地税收入比重为27.9%,建筑业税收占地税收入比重为14.2%,建筑业比重下降明显,同比下降10.9个百分点。  三、2008年地税收入形势分析  一季度地税收入完成情况较好,为完成全年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展望全年收入形势,既有积极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总的看,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三年,是南昌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关键年。根据历史规律也是经济高速发展年,组织收入的有利条件较多。一是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生产、投资和消费持续增长,将为今年后一阶段地方税收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也陆续出台一系列办法推动我市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一些重大项目建设正在拉开,立足“大南昌”,“大城建”的现代都市的发展定位,加大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力度,“三环十一射”为骨架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洪都大桥、英雄大桥、洛阳路铁路立交、南昌铁路西客站、白水湖铁路货运枢纽站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七届城运会体育运动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项目建设将拉动地方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二是各级领导对地税工作的重视和关心、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对地税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创造了良好的依法治税工作环境;三是国家政策调整对地税收入将带来增长,如土地使用税政策;国家多次提高贷款基准利率,将促进金融业营业税的增长。  (二)不利因素。一是地税收入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平均增长29.3%,特别是去年地税收入高速增长,增加了今年地税收入可持续增长的难度,各单位地方政府的任务过高与税源差距较大;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步显现,货币政策日趋“从紧”,“两业”税收结构性矛盾突出,基数过高,难以弥补;三是落实《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支持灾后重建有关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紧急通知》(赣地税发[2008]75号)文件中十六条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我市初步受理纳税人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3项,金额6100多万元,因受灾申请减免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建税150余万元;四是一些政策性因素将带来明显减收,如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实施,个人所得税扣除费用标准从1600元提高到2000元。两项政策减收效应将在四月份起逐步显现。  四、组织收入工作措施  (一)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中心意识。全市要严格遵守“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禁转引税、垫税、空转等弄虚作假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缓、欠税。认真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积极主动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又要强化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  (二)开展税源调查,重点加强对“两业”主体税源的税收调研工作,把握地税收入重点。一是积极开展一年一度的税源调查工作,摸清家底,特别对重点企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大的楼盘项目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查摸底。全面掌握税源。二是成立专题调研小组,开展对重点行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和金融业的专题调研工作,通过走访重点征收单位、重点企业和行业相关部门,了解行业政策和行业形势,分析行业税收形势,努力提高税源分析预测水平,预防风险。三是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建筑业、销售不动产营业税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推广使用不动产、建筑业项目登记及发票使用管理模块,完善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措施。  (三)全面加大地税收入的汇算清缴工作和稽查查处力度。一是加大07年度汇算清缴工作,大力清缴陈欠,防止新欠,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对3年连续亏损企业、连续利润减少企业、连续2年收入下降企业以及房地产、建筑安装、货物运输企业和纳入省市重点税源企业全面实行重点检查。二是进一步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违法行为,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做到检查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地方税收环境的同时,促进收入稳定增长。  (四)加强征管基础工作,细化税种管理。一是加强户籍管理,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分类、分户建立纳税人户籍档案,健全房屋、土地、车辆等信息数据库,全面清理管理信息系统内数据,解决税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优化整合税收管理员队伍,健全税收管理员工作规范和考核办法,落实责任和任务,减少漏征漏管户。三是一方面加强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小税种的管理,特别是税收新政策的实施。着力抓好所得税汇算清缴,自核自缴和附征工作。四是加强对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严把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认定、年审关。  (五)落实优惠政策,服务民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用足用好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支持和服务南昌‘双创’战略50条”“支持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40条”,当好全民创业的“服务员”,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有利时机,用足各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落实16条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灾后重建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