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国家税务局2007年全省国税收入情况来源:湖北省国家税务局作者:日期:2009-02-06字号[ 大 中 小 ] 2007年,全省国税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能,贯彻依法治税战略,加强税收精细化管理,强化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国税收入稳步增收:一是规模上台阶。全年完成国税收入679.5亿元,增长21.7%;二是三个超百亿。税收增收额连续第三年超过100亿,达121亿元,为历史*6;消费税完成109.3亿元,增长20.1%,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中央“两税”返还收入也达到了109亿元;三是可用财力增加。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7.1亿元,增长25.1%,增收29.5亿元,完成省政府调整计划143亿元的102.9%,超收4.1亿元。加上“两税”中央返还收入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车辆购置税,国税系统提供的地方可用财力为276.3亿元,同比增加41.8亿元。2007年我省国税收入快速增长,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税收概况 2007年,全省国税系统共入库税收收入679.5亿元,增长21.7%,增收121亿元,超年初计划36.5亿元。其中:增值税完成377.9亿元,增长20.1%,增收63.3亿元;消费税完成109.3亿元,增长20.1%,增收18.3亿元;企业所得税完成128.9亿元,增长24.7%,增收25.6亿元;涉外企业所得税完成27.1亿元,增长35.6%,增收7.1亿元;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完成16.1亿元,增长14.1%,增收2亿元;车辆购置税完成20.2亿元,增长29.9%,增收4.7亿元;全年办理出口退税45.9亿元,增长20.7%,同比多办理7.8亿元;办理免抵调库14.8亿元,同比多办理2.4亿元;全年办理先征后返增值税12.6亿元,比同期多办理1.1亿元;办理增值税扩抵10.37亿元。 全省国有企业入库税收196.7亿元,增长14.6%,增收26亿元;股份公司入库税收272.5亿元,增长22.7%,增收50.8亿元;涉外企业入库税收133.8亿元,增长31.3%,增收31.9亿元;私营企业入库税收25.5亿元,增长38.2%,增收7亿元。全省中央税收完成532.4亿元,增长20.7%,增收91.4亿元;省级收入完成55.9亿元,增长23.7%,增收10.7亿元;市州级收入完成56.3亿元,增长26.4%,增收11.8亿元;县级收入完成34.9亿元,增长25.4%,增收7.1亿元。 全省17个市州全面增收,增幅超过20%的分别是:恩施(64.1%)、咸宁(35.8%)、荆门(35%)、黄冈(31.3%)、荆州(28.5%)、孝感(26.7%)、黄石(24.4%)、鄂州(23.6%)、武汉(23.5%)、仙桃(23.5%)、潜江(23%)、天门(22.9%)、随州(22.1%)。武汉、宜昌、襄樊、黄石分别入库355.7亿、75.1亿、50.1亿、34.8亿元,列前四位,十堰、荆州、荆门、恩施、黄冈、孝感、潜江和咸宁,列5-12位,恩施超过黄冈和孝感列第8位,潜江超过咸宁排列第11位。省区共完成国税收入323.8亿元,增长19.7%,增收53.2亿元。城区税收完成562.7亿元,增长21.5%,增收99.4亿元;全省110家开发区合计完成税收174.1亿元,增长30.2%,增收40.3亿元; 全省共51户企业入库税收过亿元,共入库360.8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总额的53.1%。其中入库前十位的企业是:武烟(97.8亿)、武钢(58.3亿)、葛洲坝(24.1亿)、东风本田(23.4亿)、神龙汽车(15.7亿)、三峡电厂(12亿)、武汉石化(7.8亿)、湖北移动(7.6亿)、风神(7.5亿)、中石化华中分公司(5.4亿),合计入库256.9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总额的38.2%。新增过亿元的企业11户,分别是:枝江酒业(1.05亿)、东风有限(1.1亿)、长江铝业(1.1亿)、武锅股份(1.2亿)、楚天高速(1.5亿)、清江水电(1.6亿)、湖北石油(1.6亿)、武汉市商行(1.9亿)、长江证券(2亿)、武钢矿业(2.1亿)、武钢国贸(2.1亿元)。 全省有41个县市税收过亿,其中:长阳(1.2亿)、洪湖(1.2亿)、大悟(1.16亿)、安陆(1.08亿)、监利(1.04亿)、黄梅(1.03亿)、浠水(1.03亿)是新增过亿元县市,12区仅黄州区(8702万元)未能过亿。64县市税收列前十位的是:潜江市(11.3亿)、大冶市(9.5亿)、仙桃市(5.5亿)、丹江口市(5亿)、汉川市(4.6亿)、宜都市(3.5亿)、广水市(3.5亿)、当阳市(3.3亿)、枝江市(3.1亿)、赤壁市(3亿)。12个区中税收列前五位的是:夷陵区(5.3亿)、新州区(4.2亿)、江夏区(3.96亿)、蔡甸区(3.4亿)、黄陂区(3.4亿)。 2007年全省国税收入宏观税负为7.86%,同比提升0.49个百分点。税收表现出良好的协调性及均衡性,全省国税收入增长21.7%,增值税增长20.1%,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基本协调,税种之间及市州之间增均衡性也特别突出。在全国31个省市中,我省国税收入总量仍排在第14位,在中部六省中排在第三位。 (二)增收亮点 2007年我省国税收入增收主要来自于两家企业和第三产业,合计增收77.2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增收额的63.8%。此外,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和县市税收也成为今年增收的亮点。主要是: ——两个典范企业。2007年是武烟集团品牌效应彰显的一年,全年入库税收97.8亿元,增长25%,增收19.6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增收额的16.2%,成为全省入库税收和增收最多的双冠企业。武烟集团全年产量242万箱,增长31.5%;销量为238万箱,增长29.4%。其中:黄鹤楼系列实现销量增长67.57%,占总销量的10.8%,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红金龙系列实现销售增长30.7%,占总销量的81.7%,比重提高7.1个百分点。2007年武烟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85.86亿元,增长44.8%;实现利润27亿元,增长118%。2007年是东风本田在我省汽车业独领风骚的一年,全年入库税收23.4亿元,增长133.6%,增收13.4亿元,占全省国收入增收额的11.1%,是全省增收第二的企业。东风本田现有产能12万台,2007年生产汽车12.5万台,销售12.66万台,全省*10超产能生产的汽车企业,CRV和思域市场上供不应求。2007年,本田公司实现销售186亿元,增长90%;实现利润18亿元,增长176%。以上两户企业合计增收33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增收额的27.3%。 ——三个增收行业。2007年是第三产业引人注目的一年,全年入库国税收入174.1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的比重为25.6%,增长34%,增收44.2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增收额的36.5%。其中商业、房地产和金融保险行业合计完成115.2亿元,增收32.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收额的74.2%,占全省国税收入增收额的27.1%。具体是:商业。2007年,全省商业入库税收93.1亿元,增长27%,增收19.8亿元。其中商业增值税入库73.3亿元,增长22.9%,增收13.7亿元;商业所得税入库19.5亿元,增长43.3%,增收5.9亿元。一是烟草公司增收。全省各地烟草公司入库税收19.5亿元,增长29.1%,增收4.4亿元;二是石油公司增收。全省各级石油公司入库税收10.9亿元,增长34.6%,增收2.8亿元;三是百货超市增收。百货超市业遍地开花,极大推动了全省商业升级,为全省商业税收增收做出了极大贡献。房地产。2007年,全省房地产行业入库税收12.2亿元,增长126.4%,增收6.8亿元。其中:内资房地产企业入库税收7.3亿元,增长133.4%,增收4.2亿元;外资房地产企业入库税收4.9亿元,增长116.8%,增收2.6亿元。包括远城区在内的武汉市房产均价达到5085元每平方米,水果湖地区房产均价超过7000元,房价快速上涨,必然导致房地产行业税收增长,特别是外商热捧和外地购房团催热武汉市房价急速上涨,我省62家上市公司中,20家已不同程度地涉足房地产行业。金融保险。金融保险行业入库所得税9.9亿元,增长170.2%,增收6.2亿元。其中:内资金融保险企业入库税收7.3亿元,增长133.4%,增收4.2亿元;外资金融保险企业入库税收4.9亿元,增长116.8%,增收2.6亿元。投资快速增长,带来了金融保险行业利润大幅增加,股市行情看好,股价攀升,证券公司所得税也大幅增加,长江证券税收增收过亿元。 ——武汉城市圈。2007年,武汉城市圈共入库国税收入465.7亿元,增长24.2%,增收90.7亿元。武汉城市圈入库税收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圈内税收快于圈外税收。武汉城市圈税收增幅快于全省国税收入增幅2.5个百分点,快于武汉城市圈以外地区16.5%的增幅7.7个百分点;二是周边税收快于武汉税收。周边八大城市入库税收110亿元,增长26.4%,快于武汉市税收增幅2.9个百分点;三是协调增长,均衡入库。武汉城市圈税收增幅保持在20-35%的区间,没有大起大落,说明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四是比重提高,贡献突出。武汉城市圈入库税收占全省国税收入总额的68.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增收额对全省国税收入增收贡献率为75%,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国税收入增长16.2个百分点。 ——中小型企业。2007年,除去全省110户重点企业之外的中小型企业合计完成税收307.7亿元,增长43.3%,增收92.9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增收额的76.8%。我省中小型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截止11月底,全省小型企业已达23万多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5%以上,利润110.76亿元,增长64.26%。 ——县市区税收。2007年全省76个县市区局税收同比全面增收,无一下降,这在历史上没有过。全省县域税收完成147.4亿元,增长23.9%,增收28.4亿元。其中:64县市入库国税收入116.8亿元,增长22.6%,增收21.5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增收额的17.8%。12个县级建制的区局入库国税收入30.6亿元,增长29.4%,增收6.9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增收额的5.7%。全省24个县级城市入库国税收入76.6亿元,增长22.2%,增收13.9亿元。 (三)结构变化 2007年,随着税源的变化,税收结构也表现出新变化: 一是税种结构变化大。2007年,全省增值税完成377.75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比重为55.6%,与1996年77.2%比重相比下降了21.6个百分点,2003-2006年比重分别是68.8%、64.6%、58.6%、56.3%,随着增值税转型和增值税税下降,预计2008年增值税比重进一步下降到55%以下,三到四年之内下降到50%以下。2007年全省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完成155.8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比重为22.9%,与2001年11.1%的比重提升了一倍多,2003-2006年比重为14.1%、17.2%、20.8%、22.1%,最多不超过五年企业所得税比重将超过30%。税种结构的变化昭示着我省经济的转型和税制改革不断完善。 二是税源结构变化大。2007年,全省税收呈现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重点企业税收增幅低于全省国税收入增幅;二是传统支柱行业低迷并未影响到全省国税收入增收的大局。2007年省局重点监控的110户企业税收增长13%,其中电力行业税收受国家调控和增值税扩抵等因素影响仅增长5.8%,钢铁行业受原材料价格猛涨增值率降低税收基本持平,东风汽车十堰板块受同期清欠和市场疲软影响税收下降26.9%,但是全省国税收入仍然较快增长,说明一大批税收增长较快的新生企业,填补了传统行业税收增长空白。 三是产业结构变化大。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税收完成174.1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的25.6%,比重超过四分之一,而2003-2006年三产税收占全省国税收入的比重基本稳定在23%左右。从第三产业税收内部构成看,2003-2007年商业税收占全省国税收入比重分别是15.8%、13.5%、13.2%12.9%和13.1%,商业税收占比呈下降趋势,而三产税收稳步上升,说明第三产业中除商业外其他行业税源在不断增加。 四是市州结构变化大。2007年,武汉城市圈税收占全省国税收入比重为68.5%,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市州占比大的分别是:武汉占52.4%,宜昌占11.1%,襄樊占7.4%,黄石占5.1%,十堰占3.5%,恩施占2.7%。黄石税收规模已于2006年超过十堰,恩施于2007年超过鄂州、黄冈和孝感,武汉市占比稳中攀升,十堰市和襄樊市占比下降,说明税源在地区间的流动和迁移现象极大影响了各地税源。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