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方税务局2011年全省地税收入完成情况来源:安徽省地方税务局作者:日期:2012-10-15字号[ 大 中 小 ] 2011年,全省地税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按照“一个确保、两个提高”总体要求,大力推进税收管理转型升级,各项收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地方税收入总体形势好于全国,中部前列位次继续保持,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2011年全省地方税费收入完成情况 2011年,全省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税费收入1434亿元(不含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下同),比2010年增收386.9亿元,增长37%,全面完成了省政府年初下达的任务和年终收入目标。其中:入库地方税收入891.3亿元,比2010年增收239.9亿元,增长36.8%;入库基金(费)收入542.6亿元,比2010年增收147.1亿元,增长37.2%,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503.5亿元,比2010年增收130.7亿元,增长35.1%。 分单位看,全省各征收单位入库地方税收入增幅都在两成以上,收入增幅名列前茅的市分布全省东西南北中。增幅居前的分别有:宿州市和滁州市增速超过五成,分别增长58.7%和50.2%,省局直属局、亳州、黄山、蚌埠和六安市,分别增长49.9%、48.9%、46.8%、43%和42.2%。 分税种看,地方税所有税种均实现增收。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始终保持增速大幅领先地位,同比分别增长65.8%和72%,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速达36.2%和39.2%,营业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9.9%,个人所得税增速高位回落,同比增长26.6%。 二、2011年全省地方税收入主要特点 (一)增长速度继续攀升,收入总量大幅跨越。地方税收入增速延续了2009年触底回升以来的上升态势,在2010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全省地方税收入继续保持三成以上的快速增长水平,增幅达到1997年以来的*6水平。年中前9个月全省地方税收入即超越上年全年规模,2011年全省入库地方税收入规模在2010年651.4亿元基础上,连续跨越700亿元和800亿元两个台阶,直逼900亿元大关。 (二)增长排名全国居前,规模位次中部第二。按总局口径,2011年我省税收收入总量854.2亿元,居全国第12位,总量位次与2010年持平;全年入库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国第7位。在中部地区,我省收入增速名列第三,收入规模列河南之后,继续保持第二位置。2011年,我省与中部*9的河南省相比,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162.1亿元缩小至141.6亿元。 (三)区域税收协调发展,县域税收突飞猛进。各区域税收全方位增长,皖北地区呈现加快增长的良好态势,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和皖北地区,入库税收同比分别增长32.8%、31.2%和40%,江南、江北集中区年内首次实现税收入库。县域税收成为全省税收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各县(市)合计入库地方税收入273.8亿元,同比增长42.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5个百分点。除石台县外,其余各县(市)地方税收入全部实现超亿元,全年首现肥西、当涂、宁国和芜湖4个超10亿元县(市)。 (四)行业结构初步改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采矿业、建筑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占全省比重均有所上升,制造业税收占比有所下降; 行业税收亮点主要是税收增长的依赖结构有所优化,表现在金融业税收增收额占全省税收总增量比重由上年的6.4%上升到10.9%,而房地产业税收增收额占全省税收总增量比重则由上年的37%下降到26.9%。2011年,全省重点税源监控企业(2010年度实际缴纳地方各税合计100万元及以上企业)共入库地方税收508.4亿元,占全省地方税收入的57%,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户均入库地方税收802万元,比上年增加45万元;入库地方税超过1亿元、5000万元和1000万元的企业分别有50户、141户和1067户,分别比上年增加17户、56户和321户。 (五)财政贡献叠创新高,调控作用有效发挥。2011年,全省地方税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连续10年上升,当年达33.9%,全省地方税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60.9%,创历史*6水平。充分释放出税收政策调控效应,一方面,积极运用减、免、缓、抵等政策措施,支持产业升级、促进节能减排、扶持困难企业发展,落实各项税收优惠70多亿元;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税收调控政策,为实现国家调控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2011年全省地方税收入主要增收原因 (一)全省经济发展呈现速度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形成抬升税收整体增长的推动力量。2011年,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我省经济仍然延续了“十一五”以来又好又快的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给税收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税源基础。作为最突出的印证,2011年,全省企业所得税表现出多年未有的持续稳定高增长态势,全年增长65.8%,相对应来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预计超过1000亿元,增长35%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05,创历史新高,显示出税基对税收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迸发,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进展顺利,合肥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皖北发展势头强劲,一批经济强县快速崛起,形成税收竞相增长的多极发展格局。 (二)去年开始实施的一些税收政策和有跨年翘尾影响的政策的延续,对税收增长产生正面的影响。主要是涉外企业开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存量房交易营业税征免期限调整后全额征税范围扩大、部分地方调整土地使用税等级范围及适用税额标准,以及将土地价值纳入房产原值,扩大房产税计税依据和上调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等。其中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涉外收入就增收约10亿元,占两税费种收入增量的三分之一,全省土地使用税同比增收10.3亿元,增长31.8%,全省土地增值税同比增收21.8亿元,增长72%。 (三)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省地税系统严格遵循依法行政基本准则,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全省地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税源专业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收风险控制。着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网上申报和电子缴税,全省64%企业实现网上申报,60%税费收入在网上征收入库。强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针对资本市场股权变化急增的特点,突出抓好相关税种股权转让所得收入的征管,重点加强年所得额12万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试点应用房地产估价技术加强存量房税收征管,依托社会力量加强个体税收管理。组织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涉税违法活动,重点查处房地产、建筑安装等行业逃税行为以及部分重点税源企业的涉税问题,查补收入10.5亿元。科学抓好收入计划管理,加强收入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和预测,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顺利完成省政府年终收入目标任务。 (四)经济运行的起伏波动,造成年度间非即期收入规模上的差异,成为正向拉动2011年税收增长的因素之一。由于上年经济增长创下阶段性高点,在清理往年欠税、查补税款征管措施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入库缓征税款、年所得12万元个人申报纳税等制度性安排的作用下,2011年的非即期收入明显多于上年。据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共入库各类非即期收入151亿元(不含教育费附加),比上年增加60亿元。此外,去年物价水平持续高位运行,对推高税收增长水平的影响也要大于往年。 同时,通过税收收入结构反观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重点税源企业纳税情况直观反映出税收增长来源,透射出经济领域的问题。具体到微观主体看,全省纳税总量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制造业企业9户,煤电资源型企业5户,其次是房地产业(3户)、金融业(2户)和建筑业(1户);增收前50名重点企业中,房地产企业占21户,制造业占15户(其中又以中上游产品企业居多),煤电资源型企业8户,金融企业5户,建筑企业1户。数据说明重点企业中,从规模上讲,制造业企业仍是我省税收布局中的中坚力量,而在贡献度上房地产企业表现突出,资源型企业在两方面均占据重要位置。 全省重点纳税大户和增收大户分别显示出税收主要来源和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省的产业基本现状和产业发展状况,其中透射出的的问题值得注意:房地产、资源型和中上游制造业企业居多,说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性;同时资源型纳税大户又集中在皖北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皖北快速增长的动力偏向,也同样提示在乐见其加快发展的同时,仍需要关注结构性问题。 四、2012年组织收入形势前瞻分析 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物价高位并存的状况,组织收入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从有利因素看,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的经济工作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随着通胀形势开始缓解,宏观政策取向已从控制通胀转向稳定经济增长。总体上讲,今年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大趋势不会根本改变,这是2012年地税收入实现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其次,借助内陆开放前沿的区位优势,全省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将为2012年持续提供新的增量税源。第三,当前各级各地加快发展、跨越崛起的热情高涨,全省上下一系列加快发展的举措将转化为推进税源增长的强大动力。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二是政策调整偏向减收。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可能更多地偏重于结构性减税,而2011年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营业税起征点及延续执行的支持小型和微利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继续在2012年大部分时间里形成减收影响。特别是对地方税收入有重要影响的房地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目前,我省商品房价格已出现连续环比下降,涨幅同比持续回落的态势,房地产税收继续面临下行压力。三是存量税源相对减少。由于受政策刺激,2010年经济快速增长,使2011年入库的非即期税收较为相对较多,在2011年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和全年税收快速增长的情况下,2012年能够跨期入库的存量税源将明显减少。 五、2012年组织收入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巩固发展“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的关键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全省地税系统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依法科学管理税源,深入推进税收征管工作转型升级,把组织收入工作和支持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5限度地支持企业发展,努力实现组织收入从单纯速度型向综合效益型的转变,实现税收经济良性协调发展,为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贡献。 一要积极防范税收管理风险和收入风险。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组织收入,加强经济税收运行前瞻性研究,大力提高税收执法能力和税源掌控水平,有效把握好组织收入工作的方法、力度和节奏,实现收入均衡入库,进度平衡推进,努力保持收入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要进一步提高组织收入工作针对性。研究经济领域的新情况和税收政策新变化,科学强化对市场活跃度高、收入集中度高、资本增值度高行业和政策调整趋势明朗的税种的征管。 三要努力提高税收收入质量。从税收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税款缴库是否及时规范、政策落实是否到位、组织收入工作效率是否提高等不同角度,积极开展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促进税收收入健康发展。 四要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把组织收入工作和服务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扶持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要科学合理编制年度收入计划。广泛开展税源摸排和预测分析,积极主动做好向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工作,科学制定全年收入增长目标。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