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地方税务局2009年税收收入情况简析来源:广东省深圳市地方税务局作者:日期:2013-01-04字号[ 大 中 小 ] 据统计, 2009年我市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892.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增收62.7亿元。其中,组织税收收入828.23亿元(不含契税),比上年增长7.56%,增收60亿元,在税收收入中,地方级收入完成593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收49亿元,完成年初财政预算的106%,超收34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7.4%.组织中央级税收26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增收10.9亿元。统计显示,去年我市地税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规模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第三。 据分析,2009年我市地方税收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总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单位GDP含税量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税源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税收呈现出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体现出深圳经济较为良好的效益特征。据统计,2009年全市每百元GDP的地税产出约为10元,比上年提高0.2元,税收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15,税收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协调;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的地税收入达到4243万元,比上年增加316万元,其中福田区每平方公里地税收入达到3.4亿元。 各区经济税源优势格局已形成,全市整体实现优势互补。各区经济实行差异化发展,城区经济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提升了深圳整体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夯实了深圳经济发展的基础,带动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其中,南山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收入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税收达到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龙岗、宝安两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的适度重型化,税收收入分别达到114.5亿元和113.6亿元,分别增长20.5%和9.3%,这两个区第二产业税收所占比重分别为67.2%和50.1%.福田、罗湖两区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税收收入消化了上年高增长的基数(上年增幅分别为35.43%和39.97%),但收入增幅波动较大,两区收入分别完成263.6亿元和158.3亿元,分别增长4.5%和0.8%.这两个区第三产业税收所占比重分别达到88.7%和91.4%.盐田区积极推进现代旅游海港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受今年港口运输量下降的影响,税收增幅有所回落,全年收入达到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光明、坪山新区开局良好,税收收入分别完成7.8亿元和5.8亿元,增幅分别为35.9%和5.6%。 传统优势产业与高端服务产业协调发展,制造业、银行业和房地产业是税收增长的重要支柱。深圳已呈现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以工业带动服务业加速发展、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态势。第二、三产业税收全年各完成242.4亿元和58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8.5%.“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制造业全年实现税收收入160亿元,增长15.4%,制造业税收所占比重为19.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发挥了税收“稳定器”的作用。其中622户高新技术企业缴纳税收93.2亿元,增长25.2%.金融业税收收入达到136亿元,增长1.1%,消化了上年高增长的基数,其中银行业实现税收70.7亿元,增长39.9%.房地产业税收在销售面积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实现税收收入124.7亿元,增长34.2%.在我市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市零售业实现税收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制造业、银行业、房地产业和零售业对总体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8.5%。 大中型企业表现突出,特别是自主创新型企业和总部企业呈现出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已培育出一批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较强的优秀企业。地税系统控管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6488户,比上年增加426户,纳税额比上年增长14.4%,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83.2%.自主创新型企业和总部企业逐步成长为税收的重要增长点。按我市认定的*9批总部企业统计,税收共完成219亿元,占税收总额的26.5%;自主创新100强企业税收共完成73.7亿元,同比增长31.4%.总部和自主创新型企业对同期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6%。 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全市地税部门用足用好国家支持自主创新、产业调整、环境保护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共办理各项优惠减免税 106亿元,其中,落实企业所得税过渡期优惠政策,减征企业所得税52.6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24.4亿元;为港口码头企业减免税收1亿元;落实二手房交易税收政策,减征各项税收12亿元;调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等级范围降低企业税收负担30-40%,减征税收3亿元;为符合条件的保险、外资银行、医疗卫生企业、民政福利企业和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办理减免税共13亿元。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