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地方税务局2011年税收收入完成情况简析来源:广东省深圳市地方税务局作者:日期:2013-01-04字号[ 大 中 小 ]   2011年,我局共组织各项收入1360.8亿元,同比增长23%,增收254.5亿元。其中,组织税收收入1287.6亿元,同比增长20.8%,增收221.3亿元;组织其他各项收入73.2亿元,同比增长82.9%,增收33.2亿元。  一、主体税种收入保持平稳增长。营业税收入392.98亿元,同比增长13.11%,增收45.54亿元。主要行业中,金融业营业税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10.2%;房地产业营业税收入68.6亿元,同比下降3.48%.企业所得税收入320.3亿元,同比增长8.5%,增收25亿元。主要行业中,制造业企业所得税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长0.7%;批发零售业企业所得税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1.22%;房地产业企业所得税收入33.4亿元,同比下降2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所得税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18.3%.个人所得税收入334.2亿元,同比增长20.7%,增收57.4亿元。个人所得税总量超过企业所得税,成为我局第二大税种。地方小税种合计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63.7%,增收93.4亿元。  二、服务“调结构、促转型”成效明显,呈现出“四个明显提高”。2011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税收组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职能作用,“调结构、促转型”成效明显,呈现出“四个明显提高”。一是税收优惠总规模明显提高。全年减免税规模达110.4亿元,可比增长12.9%.二是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享受税收优惠户数和规模明显提高,户数达6060户,同比增加894户,规模分别为85.6亿元和43.1亿元,占税收优惠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7.6%和39%,同比分别提高14.5和8个百分点。三是落实主要产业优惠政策的力度明显提高。落实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环保节能节水、重点软件企业和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以及创投企业抵扣所得额等政策减免39.8亿元,同比增长13.9%,惠及企业2142户,同比增加241户。四是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企业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明显提高,户数分别为602户和201户,同比分别增加119户和27户,从税收角度显示出企业规模显著提高。  三、税收总量再上新台阶,单位税收产出指标凸显我市经济税收质量提升。在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带动下,我局税收规模连跨两个“百亿元”台阶,达到1287.6亿元,增幅达20.8%,税收的税种、行业、区域等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可持续增长的能力逐步增强,经济与税收良性互动、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四、经济税收协调发展,产业税收结构呈现“五个明显优化”。一是第三产业税收增长快于第二产业税收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今年第二、三产业税收分别完成352.2亿元和909亿元,三次产业税收之比为0.06:27.91:72.03,其中,第三产业税收同比增长24.4%,比第二产业快8.4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二是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以“深圳创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税收达164.8亿元,增长18.2%,比一般制造业快13.5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税收150.4亿元,增长19.5%,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三是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现代服务业税收达712.6亿元,增长25.1%,比一般服务业快11.7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贡献税收183.4亿元,增长22.8%;物流业贡献税收74.6亿元,增长24.9%;文化产业贡献税收132.6亿元,增长25.5%.四是主体行业税收分布日趋均衡,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7个行业大类税收集中度指数为0.11,同比下降0.01,显示主体行业发展齐头并进,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良好特征。其中,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税收均超百亿元。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在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上具有明显领先优势。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贡献税收75.5亿元,平均增幅达42%,比整体税收快21.2个百分点,税收比重比去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四大支柱产业贡献税收541.04亿元,同比增长22.8%,增收100.5亿元,对税收增长贡献率达44.3%.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互联网税收47.3亿元,增长46.3%;生物医药税收16.4亿元,增长23.1%;新能源税收11.8亿元,增长56.9%.总部企业贡献税收363.7亿元,增长26.4%,对税收增长贡献率为33.5%.相关税收的变化进一步凸显我市现代产业体系“高新软优”的明显特征。  五、区域税收发展相互协调、错位竞争,彰显辖区产业特色。各区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带动区域税收实现快速增长,辖区间形成相互协调、错位竞争的良好局面。罗湖、福田两区第三产业优势突出,三产税收比重近90%,两区税收总量分别达193亿元和410.6亿元;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凸显,辖区税收总量达255.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贡献税收53.4亿元,占辖区税收比重达21%;宝安、龙岗两区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税收总量达191.3亿元和177.8亿元,增幅分别为22.8%和14.9%;盐田区以旅游和港口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辖区税收总量突破32亿元;坪山、光明功能新区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经济发展起步较快,税收增幅分别达65.5%和39.5%,居各辖区前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