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农业资源、农业政策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来源:商务部作者: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一.莫农业概况 莫桑比克农业人口占其总人口的80%以上,是典型的农业国家。有可耕地面积3600万公顷,但实际耕作的约10%,国内粮食消费不能自给,严重依赖外援。 莫农业发展地区差异明显,北方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楠普拉、尼亚萨、德角省粮食能够达到自给甚至出口,中南部地区干旱,严重缺粮,需从邻国进口粮食减灾。莫目前沟通南北的运输路线尚不畅通,困于横贯莫中部的赞比西河,其上的跨河大桥尚未修建,南北路运只能通过摆渡衔接,北粮南运难以实现。 二.莫农业资源优势及对外合作情况 莫农业自然资源优越,土地广阔肥沃,气候条件好,年平均气温在20-26摄氏度左右,雨量充沛,农作物生长季节长,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前景。莫经济作物具有一定的竞争力。70年代初,曾是世界*5的腰果仁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但是由于农业技术落后,病虫害严重,规模生产日渐萎缩,产量大幅下降。目前莫腰果出口基本被印巴商人垄断。 制约莫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莫农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和社会环境极为薄弱,属靠天吃饭,土地荒芜,缺乏平整。殖民时期修建的为数不多的农业基础设施,不是年久失修就是毁于内战。目前莫90%农业土地靠家庭个体化作业,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水平极低。 莫在农业方面一直不断探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大部分是在援助框架下进行。例如印度主要在腰果领域为莫提供种植、加工等技术培训,并欲由印度农户在莫承包土地直接从事生产和经营,莫承诺5年后印农户可移民莫桑比克定居;日本和泰国为莫提供水稻种植技术培训,日本还帮莫修复干道水渠;毛里求斯为莫提供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领域的培训;埃及、毛里求斯与莫合资兴建的养鸡场已在首都郊区开始养鸡;由荷兰提供资金和技术,莫提供土地进行合作养花,所产花卉基本直接出口。 私营经济合作主要为南非和津巴布韦的农户来莫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并定居;津私营农场主已开始在莫提供的土地上种植烟叶等。 目前莫大的农业项目主要靠国外投资经营,政府以土地出让作为参股。如莫四大糖厂,由南非及毛里求斯的制糖企业投资3亿多美元恢复生产,配套大面积甘蔗种植园。 三.莫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莫桑比克把发展农业确定为摆脱贫困和发展经济的重点。1993年修订了新的《外国投资法》,颁布了投资法条例和投资收益法,鼓励外资来莫,规定农业领域的投资可以享受税收和用地方面的优惠。 鼓励外资以货币和机器、设备以及经营外资项目所需进口的物资进行投资,也可以技术转让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最低投资额5万美元,允许外商开办独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原材料、销售本企业产品。 外商投资可享受以下税收优惠: 1.与外资经营有关的且投资文件中有明确规定的下列情况可享受2-10年的免税政策 ---外资占规定比例的企业的收入 ---投资商分红和分得的利润 2.外资授权文件规定、根据外资所占的比例,建立公共积累基金享受免税优惠 3.培训莫方雇员的费用,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计算所得税前应予扣除 4.投资方贷款的利息予以免除 5.免除进口税、增值税以及海关手续费减免50%包括 ---用于开展可行性研究以及实施投资项目的设备 ---开展已批准投资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最多20部封闭型汽车,其总价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 ---用于生产出口产品(包括食品)的生产原辅材料 ---外国投资人的行李物品 6.大豆出口不征关税 7.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5年内免征所得税 8.农业项目的所得税为10%。投资企业在收回投资期间(十年内),享受所得税50%-80%的减免 9.农业投资土地使用费每年每公顷0.25至1美元,使用期限50年,到期可续延 10.以法律保障外国投资 莫是MIGA(多边投资保证机构)和OPIC(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的成员国,可求助于解决投资争议的国际惯例中心(ISCID)及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商业仲裁。 11.雇佣当地员工超过500人的企业,可申请自由工业园区政策,享有更多优惠。 四.莫与我农业合作的意愿 莫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先进的农机设备和农业管理经验,政府积极寻求与我进行农业合作。 1975年莫独立后,我即由四川省组织实施农业援莫任务,向莫桑比克的尼亚萨和莫安巴两个农场派遣农技组,对7000公顷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进行生产技术指导。 1976年7月,由29名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农技组到两个农场开展工作。经过4年的探索和试种,在尼亚萨农场种植小麦成功,平均亩产233公斤,*6的达到400公斤,否定了西方农学家认定尼亚萨是小麦种植禁区的断言。农场试种玉米也获成功。在莫安巴农场,试种玉米、小麦、土豆、蔬菜等均获成功,还发展了奶牛、肉牛生产,修建了莫全国*10的自流灌溉水渠——团结渠。 1983年,应莫桑比克政府要求,四川再次派出26人的农技组,到达莫首都马普托市绿色区下属的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参与经营管理。翌年,农场被洪水淹没,应莫方要求,技术援助改为成套设备援助,由中方提供无息贷款和机械设备。 同年,莫桑比克发生内战。经莫政府同意,农技组奉命相继于1984年10月和1985年10月撤离回国。 1975~1985年,四川共派出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120多人次赴莫,帮助建立农场,垦荒,生产粮食和蔬菜,取得显著成绩。莫总统萨莫拉多次赞扬中国农技组,称中国人“把尼亚萨农场建成了面包房”。 1987年4月,中国四川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在成都市温江农校举办学习班,培训30名莫桑比克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学习班开设玉米、小麦、土豆、水稻和蔬菜的栽培技术以及植物保护、水利、农业企业管理等课程。 2002年10月,我农业部和莫农业部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4年应莫政府要求,我在经援项下向莫派出了杂交水稻考察组和防治腰果病虫害考察组; 2005年在华为莫技术人员举办2期(30人)防治腰果病虫害培训班。 近年我处还陆续收到一些农业合作项目要求,如索法拉省(SOFALA)栋多市(DONDO)曾要求与我合作种植水稻及提供农机械;赞比西河流域开发办要求与我合作种植棉花、水稻等。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