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东盟须关注国家风险来源:商务部作者: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编者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近日首次发布了《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我们编发此文,其目的不是给我们正积极筹备“走出去”的企业泼冷水,而是提醒企业要有针对性地预见风险并规避风险。随着中国-东盟关系的日益密切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东盟已成为各国企业竞相角逐的市场,其对于中国企业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和中国“走出去”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进东盟这个邻近市场,东盟10国向中国企业敞开的商机也越来越多。然而禽流感阴霾未散,恐怖袭击频繁发生,让投资东盟的中国企业不得不开始正视国家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近日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5)》(以下简称《报告》)再次将国家风险一词带入投资者视线。东盟国家风险有多少,如何未雨绸缪,预作规避成了我国企业开拓东盟市场亟待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走出去”先识“三险” 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由于债务人所在国的某些国家行为而引发的重大事件,使得债务人拒绝或无法偿付国外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债务,从而给国外债权人和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征收、战争、汇兑限制和政府违约等。禽流感、全球性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以及社会冲突、恐怖事件、贸易摩擦等频繁发生,正成为引发国家风险的新因素,对我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大。 中信保此次发布的《报告》囊括了东盟7国,即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通过风险分析评估,将其国家风险参考评级划分为9类,分别用数字标识1~9来表示,其风险水平随数字增大依次增高。 首先是政治风险。除新加坡主权独立,无外来势力干涉内政,是东盟比较安全的国家外,其余许多国家都面临诸多复杂而多层次的社会矛盾。除贫富差距、社会不公、贪污腐败问题外,一些东盟国家还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泰国南部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长期交织,缅甸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依然存在。 其次是经济风险。东盟大多数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滞后,经济发展困难;贸易长期失衡,出口商品单一,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多年的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赤字局面难以改变;财政收入严重不足;金融体系脆弱,由于贷款资金主要流向国有企业,而且存在暗箱操作、吃回扣等现象,银行信贷质量差,呆坏账率高,而且银行体系改革缓慢;由于自身创汇能力有限,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长期赤字,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援助,债务负担沉重。 同时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受限于外来因素影响,如海啸、禽流感等。越南频遭禽流感侵袭;全球油价的不稳定则是泰国经济面临的*5风险;对于新加坡而言,目前面临的最基本风险来自国际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政策较为被动。 对于欲开拓东盟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投资风险不得不防。 政策法规不完善、不稳定。政策的随意性和行政干预往往动摇外商投资决心,此外,由于不规范和制度的欠缺,也给一些不法客商偷税漏税、虚投资、高控股、炒买项目提供了方便。 基础设施总体落后,增加投资者基本投入开支。交通设施落后成为去泰国投资的*5障碍;在越南,水电、电信、交通等收费普遍高于东南亚其他国家;菲律宾交通运输设施严重老化,电价高且时常断电,严重制约资源利用。同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多依赖国外资本和援助,政府受困于债务及赤字,在投资项目中获得政府配套资金的可能性较小。 行政办事效率低下,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机关官僚作风严重,行业贪污腐败和索贿受贿现象较为普遍,增加外商投资无形成本。同时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琐,有可能贻误投资时机。 汇兑限制严格。老挝根据有关规定,外国投资者可以汇出利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障碍,外国投资者将利润汇出境外必须得到老挝国家银行批准。这一审批过程等待时间长,不透明和不确定性都很高。对于前往缅甸的投资者来说,现行通过外汇券兑换缅元的手续相当不便,且外汇券价值较美元为低,企业必须承担汇兑损失。近年来,外汇券与美元的差距愈加明显,企业已无力负担。受外汇形势影响,缅甸政府进一步加强外汇管制。严格发放进口许可证,二手设备及建筑机械的进口实际处于停滞状态,镀锌铁板以及生产所需的薄板钢材进口也以节约外汇为由受到严格限制,严重影响进口替代性产业的发展。 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新加坡和菲律宾都拥有大量教育程度良好且具备英语能力的劳动力,且菲律宾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与之相比,其他国家则不尽然。在老挝,熟悉外经贸业务和专业技术的人员十分缺乏,一些工程项目常常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而不得不一再拖延。 知识产权得不到充分保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企业有超过80个商标在印尼被抢注。由于印尼没有商标异议制度,被抢注的企业只能通过诉讼来进行法律救济,费用极高。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尽合理,如印尼《专利法》要求发明人在印尼实施新产品生产后方能申请专利。在越南,盗用商标现象十分严重,投资者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泰国也是如此,根据商务软件联盟2002年进行的亚太地区软件盗版情况调查,泰国居于问题严重国家的第5位。 交流困难。在泰国,泰语为泰国官方语言,所有的法律法规均以泰语为准,给外商带来交流沟通困难,此外人文环境,入乡随俗问题也较突出。 与之相比,新加坡基础设施发达,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拥有自由开放的投资气候、廉洁的政治和商业制度、有竞争性的经济及优惠的税务制度。但其自然资源缺乏,劳动力成本较高,本身市场有限,对外依赖严重,受国际市场变化影响大,故在新加坡投资应当尽量选择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和服务项目。 双边合作须防“险” 随着降税过程的全面启动,中国同东盟国家双边经贸合作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结合自身实际,正确认识和防范双边经贸合作中的国家风险,才能提升企业的风险意识和内部风险管理水平,更好的选择开拓东盟相关市场。 (一)越南 未来影响中国和越南开展双边贸易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9,越南贸易管理部门经常干预贸易活动,且贸易政策缺乏可预见性,干扰了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正常贸易活动。 第二,由于长期的经常账户赤字,越南盾存在贬值风险,而目前人民币则面临升值压力,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双边贸易。 第三,中越出口产品如纺织品相同,主要出口市场都是美国、日本、欧盟。越南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因而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有力竞争对手,贸易摩擦不可避免。这对未来双边贸易将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老挝 企业在老挝开展经贸活动时应注意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老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策多变,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差,市场运行缺乏规范,这些因素导致中国企业难以实施有序的市场拓展计划。同时老挝外汇储备水平低,对外支付能力弱;金融体制脆弱,银行资本金有限,信誉较低。因此中国企业对老挝出口商品存在对方延期支付货款的风险。 (三)泰国 目前,影响中泰之间经贸合作的主要问题是运输瓶颈问题和检验检疫标准问题。中泰之间尚未形成相互配套的物流体系,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一定程度制约了双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水果蔬菜在中泰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果蔬属于鲜品,贸易中对时间要求较高。中泰在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体系、通关作业流程等方面缺乏协调统一的机制,通关效率还不便捷。 (四)缅甸 结算不规范。目前,中缅边贸结算还在较低层次上运作,主要结算方式为易货贸易、民间汇兑、在第三地用美元进行结算。这种结算方式基本未纳入银行结算体系,使得中缅两国金融机构对边贸的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不能有效打击逃汇、套汇以及骗税等违法行为。两国企业之间的结算全凭商业信用,结算风险大。由于缺少有效的制约措施,中缅边贸中违约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经贸活动。同时,缅甸政府及银行对当地大规模的资金流动无法控制,易引发地区性金融动荡。 汇率波动显著。缅甸缺乏公开、透明、稳定的外贸政策。一方面政策变化频繁,一方面实行封闭式管理,对进口和出口限制严格,采取定数量、定品种、定额指标管理,增加禁止进出口商品等。此外,汇率波动明显,缅元贬值幅度大,不利于贸易结算。 缅甸偿付能力不足。中国出口缅甸的铁路机车车辆、船舶、电站设备、桥梁码头设备、汽车、农机等大型成套机电产品,多数提供卖方信贷。近年来,由于缅甸国际收支失衡,偿付能力下降,无力支付到期货款,且缺少有效追偿渠道。 (五)新加坡 中新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具有地理、习俗、语言等诸多有利条件。随着双方合作的扩大和深化,一些问题应逐渐引起中国出口企业关注。由于中国对新加坡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要转口到其他市场,新加坡非中国商品最终消费地,给中新贸易带来一定不确定因素。加强与新加坡贸易关系,充分利用新加坡在信息、渠道和服务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中国产品以更好的途径和更好的方式走向国际市场,但中国出口企业不能过分依赖新加坡进口商,要努力把更多产品直接出口到消费市场去。另外,作为转口贸易的进口商,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中间人的特点,对方的诚信度至关重要,故中国出口企业应对新加坡商人资信情况进行充分调查。 (六)印尼 印尼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对外开放程度高,外汇没有管制,货币自由兑换,政府鼓励外资到印尼投资。印尼经济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大,贫富差距悬殊,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科技基础薄弱,科技对经济推动作用小,在政策上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直以来,印尼一些利益集团对发展对华贸易始终抱有疑虑。一些舆论担心,中国商品会像“海啸”一样冲入印尼,使中小企业受损。与此同时,两国主体民族之间的认知尚有差距,很多中国企业对印尼曾经发生过的排华事件对目前的印尼安全状况也心存疑虑。 承包印尼工程项目需要寻求和选择一家印尼当地的工程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印尼政府禁止输入一般性劳务,办理劳务技术人员临时居留证手续比较繁琐。在办完临时居留证后,还应立即办理工作准证、税务卡等手续。此外,印尼政府拟修改投资法令,要求在印尼工作的外国人,必须通过印尼语鉴定考试。 此外,印尼还存在贪污腐败现象普遍、法制不明确、乱收费等问题。 (七)菲律宾 菲律宾合作风险主要来自政治局势、国家安全、宏观经济与投资环境等诸多方面,以政局不稳、社会治安形势不佳、银行呆坏账比例高、汇率风险显著等问题更为值得关注。 部分东盟国家风险偏高 综合各方面因素,中国信保给七个东盟国家的国家风险打出了参考评级。其中:新加坡的参考评级为2(2/9)级,国家风险水平低,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越南为6(6/9)级,国家风险水平较高;老挝的参考评级为7(7/9)级,国家风险水平显著;泰国的参考评级为5(5/9)级,国家风险水平中等偏高,未来有望缓慢下降;缅甸的参考评级为8(8/9)级,国家风险水平显著,未来发展趋势有待观望;印度尼西亚的参考评级为7(7/9)级,国家风险水平显著;菲律宾的参考评级为6(6/9)级,国家风险水平较高,未来有小幅下降趋势。目前对于中国企业投资东盟而言,除新加坡国家风险水平相对较低(即1~4类)外,大多数的东盟国家风险水平较高或显著(即5~8类)。 此次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是中国信保对国别风险的客观评估,不代表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外贸政策,而是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信息和决策的参考。目的不在于限制或是减少对某个国家(地区)的出口、投资或开展工程承包业务,而是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主要风险因素、成因、所处的水平及发展趋势,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提供预警。横向来看,国家风险分析也可以引导贸易和资本的*3流向,以达到预期效用的*5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外交和外经贸利益。 积极求解以化“险” 面对这些国家风险,有志于拓展东盟市场的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在投资前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做好调研及可行性分析。深入了解东盟各国有关投资环境、市场结构、贸易法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情况,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二是在国别和产业上作积极而谨慎的选择。利用现有研究成果,尽量趋利避害,选择国家风险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和领域开展经贸活动,同时应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市场,选取不同的比较优势产业。 三是利用多边渠道做好与东盟有关部门的沟通工作,与商务部、我国驻外使领馆及外国驻华使领馆保持联系,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积极促进双边合作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信用担保作用,利用信用担保规避出口风险。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