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逃税者的新瑞士:迈阿密来源:人民网作者:日期:2013-03-25字号[ 大 中 小 ]   《明镜周刊》(www.spiegel.de)3月8日苏黎世,对许多德国银行客户来说,从前的苏黎世班霍夫大街(Bahnhofstrasse)就是今天的迈阿密布里克尔(Brickell)金融区。这里有大城市氛围,度假气息和温暖的阳光,还有银行事务的专业知识,*6的保密性和温柔的税收环境。这些因素驱使越来越多以前把钱存在瑞士的德国客户赶往迈阿密。  由于瑞士政府出台了新的反洗钱战略,瑞士银行将采取措施使其客户走向“诚实纳税”的道路,但并非所有人都想走那条通往税务局的痛苦之路,摩纳哥、塞浦路斯和新加坡等逃税地也人满为患,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迈阿密。  迈阿密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毒品贸易的金融集散地。汇入的毒资通过买房子被洗白,到70年代,一半以上的房地产拥有者都是离岸皮包公司,80年代,银行储蓄的40%都来自国外,大部分来自南美。据佛罗里达银行家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至少有1千亿美元的外国客户存款放在“阳光之州”。直至今天,迈阿密的银行很少关注流入资金的来源。相反,它们还给客户出主意,用复杂的法律手段规避财务监管。在美国注册一家皮包公司很容易,成本仅为1万美元、一台电脑和一本驾照。而在瑞士和百慕大就得走很多公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