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整理:宁夏国税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宁东基地经济发展大局,具体内容如下:
 
  在中国西北内陆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有一片阒寂千年的荒漠,如今,这里正在书写着一个传奇。而这个传奇,来自宁东能源化工基地。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全新的角度、战略的高度,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确定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决定举全区之力开发建设。习近平等中央领导视察宁东基地期间,对宁东的发展寄予厚望。200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把宁东基地上升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提出要将宁东建成国家级的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这就把宁东开发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宁东向人们展开了一幅日新月异的壮丽画卷。在这样的大背景、大机遇面前,作为参与主战区经济建设的国税管理部门,宁东国税局把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责无旁贷的使命,坚持跳出税收看税收,自觉把国税工作置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进行研究和落实,争做宁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直接促进者、有力推动者。
 
  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充分发挥筹集财政收入职能,为“稳增长”打基础
  雄厚的财力不仅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调控经济、促进和谐的基本保证。宁东基地是宁夏实现人均GDP翻番目标和财政收入翻番目标的希望所在,是宁夏600万回汉人民实现脱贫致富构建和谐社会的希望所在。为宁东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既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要求,也是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宁东国税局按照“经济发展我发展”的思路,把税收收入的完成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硬指标,通过依法管收入,评估增收入,监控保收入,分析促收入等措施,集中精力抓收入。2008年税收征管业务启动之初,宁东国税收入仅为10.04亿元,到2011年突破了30亿元大关,2012年达到40亿元,至今已累计组织收入185.58亿元,税收收入年增幅平均保持在34%,一跃而居全区前列,实现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了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职能作用。在确保各级次收入的同时,始终把完成市县级收入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努力消除不利因素,已累计实现市县级收入1.45亿元,为保证宁东基地管委会实现收支平衡做出了积极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宁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把握形势,增强组织收入的科学化。自2013年以来,受煤炭、电力等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跌、企业效益下滑等叠加因素影响,组织收入工作遭遇自立以来最复杂、最困难的局面。面对收入形势趋紧与地方政府期望较高和财政需求紧迫的突出矛盾,全局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因难而上,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国税局党组和宁东基地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牢牢把组织收入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科学分解税收任务,牢牢掌握税源变化,密切关注收入走势,在国内煤炭需求不足、社会用电量大幅下降的特殊年份里,依然取得了入库61.6亿税收收入和实现1.09亿元宁东管委会本级收入的可喜成绩。二是把握原则,增强组织收入的法制化。牢固树立越是收入任务吃紧、越要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的思想,严肃组织收入工作纪律,加强税收收入质量管控,促使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收入质量和规模同步提高。坚决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培植和涵养税源,促进宁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把握方法,增强组织收入的规范化。密切关注宁东基地经济发展趋势,认真开展各类税源调查,抓好月度收入预测、季度收入分析工作,重点对煤炭行业企业利润率、吨煤含税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火力发电行业增值税留抵税款、所得税相关指标、每度电耗煤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深入分析和研判收入走势,及时调整监控税源和组织收入的工作思路。
 
  以服务经济为己任,有效发挥调控经济运行职能,为“惠民生”做贡献
  近年来,中央进一步深化了税制改革,完善了税收制度,出台了西部大开发、加快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建设等支持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和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现了国家全面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这些政策措施的含金量高,对宁东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区域来讲意义重大。宁东国税局始终把落实好国家、自治区税收惠民政策作为税务部门重要职责,把税收的增长建立在经济发展、企业效益提高的基础之上,着眼于助推宁东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实上做文章,在助力发展上求实效。一是搞好调研,勇做决策智囊不含糊。自觉把国税工作置于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之下,融入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认真完成地方领导机关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重点围绕宁东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营改增”试点等重点工作,开展工作调研和分析,从税收和经济的视角研判经济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落实的措施、提升的对策和增收的重点,积极向宁东基地党工委、管委会建言献策。二是用好政策,推动企业发展不松劲。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宁东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扶持以工促农,搞活农村经济,刺激城乡消费,扩大内需,支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宁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围绕自治区打造循环经济战略,累计为利用煤矸石发电、掺兑粉煤灰生产水泥等9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免增值税1.28亿元,真正体现了税收政策对行业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对484户(次)小型微利企业免征增值税87.12万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资金困难,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宁东地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过程中来,为直接利用黄河水绿化的用水企业减免增值税299.48万元,为25户经营蔬菜、鲜活肉蛋产品的纳税人减免增值税67.5万元,强化了税收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导向作用,推动了企业积极投身改善民生、促进消费中。三是抓好落实,确保惠民政策不缩水。用足用好优化投资软环境、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残疾人就业、鼓励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勇当企业转型升级的“引路者”。把落实《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作为营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吸引外部企业落户投资的重要途径,累计减免所得税41.87万元;为鼓励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企业加计扣除研发费用930.5万元;为鼓励企业吸纳、安置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为企业加计扣除残疾人职工工资259万元;为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推动绿色生产,推广安全生产,为购置并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企业抵免所得税额1.21亿元。据统计,截止2014年上半年,宁东国税局已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及优惠税额达44.57亿元,惠及了税收比重占全局9成以上的煤炭、电力等重点行业,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应对金融危机能力。
 
  以优化服务为主线,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为“促和谐”服好务
  优化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宁东基地重点税源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并且随着基地的逐步发展壮大,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将相继投资建厂。这就要求税务部门在工作中既要做到依法管理,又要跟进纳税服务;既要在执法中体现人文关怀,又要在管理中反映优质服务。宁东国税局坚持把为地区招商引资和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作为国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双轮驱动,积极谋划惠民之策、采取利民之举、实施便民之措,使宁东地区投资环境日趋优化。
  一是主动作为,强化服务针对性。变静态管理为动态服务,把听取纳税人意见作为找准问题、改进工作、深入群众的重要抓手,深入厂矿、车间和商户,广泛了解纳税人需求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贴近式靠前了解纳税人需求,跟进式适时开展个性化服务,将主动服务转化为每个干部的自觉行动,融入日常税收管理过程中,增强了服务纳税人、服务大局的针对性。
  二是创新手段,强化服务灵活性。近年来,宁东国税局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搭乘信息化建设的快车,加快纳税服务的信息化步伐,研发了“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远程电子申报软件”,开通了“税灵通”软件,建立了“税企QQ群”,并计划开通宁东国税局公众微信平台和办税服务厅WIF,真正将网络平台打造成为纳税人的手机办税服务厅、税务机关的税法宣传窗、提醒纳税人办税的小秘书、征纳双方交流的绿色通道。
  三是便民办税,强化服务实效性。自今年2月份以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总体部署,宁东国税局积极启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坚持把服务意识放心中、把便民责任扛肩上,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推出便捷办税、简化手续、提升效率的系列服务措施,着力解决了税收管理和服务中的行政审批、办事效率、服务意识、办税负担、纳税诚信、规范执法等突出问题,加快办税速度,提高办税效率,减轻纳税人负担,维护纳税人权益。一系列重要服务举措的推行,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局特色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规范化化办税平台和网络化宣传平台,不断使纳税服务工作朝着流程更简、办税更快、负担更轻、质量更高、服务更优的目标迈进,积极营造法治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为各类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