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在杭州市国税局报送的《市国税局服务信息经济助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专报材料作出批示,充分肯定国税工作,并明确提出“可将市国税局增列为‘智慧经济’领导小组成员。”
  近年来,杭州市以扩大智慧应用和信息消费为重要导向,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信息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不仅逐渐成为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引擎,也正在成为促进国税收入增长的新亮点。2013年信息经济产业税收总量超过百亿元,达到103.02亿元,占同期国税税收总量的10.2%。今年1-7月,入库国税税收超过去年全年,达到104.49亿元,占同期国税税收总量的14.47%,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
  杭州市国税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在扶持信息经济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有效举措。一是梳理出台支持信息经济的税收政策措施共30条,范围涵盖以结构性减税为主的增值税、所得税、出口退税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促进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助推与导向作用。二是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在滨江试点实行电子化软件退税,软件企业应提交的资料从7项减少为1项。户均审批时间从原来的8天缩短至3天,其中无疑点企业实现即时办结并退税。建立覆盖落实优惠政策全过程的工作机制,同时及时向上级反馈相关执行和政策实施效应。今年1-7月,共落实各类税收优惠42.64亿元,增长52.89%,占同期信息经济国税收入的40.81%。三是在信息经济产业聚集地提供订单式服务。在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与海创园签订“税务援助”协议,选派业务能手担任“税务辅导员”,分析解答政策疑点问题。开展“项目前置”细化税收服务,对新引进重点项目实施贴近式特色服务,促使项目更快更好落地。建立“海创园”专属QQ群,实时为园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组建省、市、区三级联动的组团式税收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税收政策、税收法律知识及操作实务的咨询培训等服务,将税收服务落实到每个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过程。在高新区(滨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与高新区管委会多次联合举办“‘海归之家创业之路’税收优惠与财务核算专项辅导”活动,建立税企良性对话机制。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经贸局等,深入园区开展座谈会、行业发展研讨会,帮扶企业提升实力。四是加快推进“营改增”,促进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是杭州市“营改增”试点的重点行业,占8万余户试点纳税人的比例超过90%。其中研发和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38.37%,试点以来这两个行业共减税26.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