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历与资历
专科需取得中级职称后从事会计工作满10年;
本科/硕士需满5年;
博士仅需2年(部分省份要求社保匹配属地)。
2、考试要求:必须通过全国统考《高级会计实务》(2025年5月17日举行),成绩3年内有效(国家线60分,省线55分仅限当年)。
3、新增重点:
继续教育学时成硬指标(如江苏要求近5年累计450学分);
部分省份(如北京、上海)强化业绩量化成果,需提供“降本增效”等数据佐证。
二、高级会计职称评审有什么材料?
高级会计职称评审材料分三类:
1、基础证明:身份证、学历证书、中级职称聘书、考试合格单(2025年成绩有效期至2028年);
2、业绩材料:
近5年主导项目报告(如IPO筹备、内控优化),需单位盖章并标注个人贡献;
突出量化效益(例:“优化税务方案节税200万元”);
3、学术成果:
2-4篇论文(需知网收录),2025年起部分省份查重率严控至15%以下(如广东);
课题报告可替代论文(限浙江、四川等试点地区)。
避坑提示:业绩材料需按时间线装订,避免集中发表论文!
三、高级会计职称评审流程如何高效推进?
1、关键节点
报名阶段(2025年1月3日-24日):
全国会计人员统一平台(https://ausm.mof.gov.cn/)注册缴费,逾期不补;
2、材料提交(6-8月)
上海、江苏等地试行“无纸化申报”,但需提前公证论文原件;
3、答辩环节(9-11月)
30%省份(如广东、浙江)增设现场答辩,重点考察案例解决能力;
4、结果公示(12月)
评审通过率约50%-70%,未通过者可次年申诉补材料。
高顿建议:提前6个月规划论文选题,避免与同期考生撞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