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人来说,晋升、涨工资,大概是一生奋斗的目标。投行人也不例外。新人们为了更好地发展,去考了FRMCFA等证书,只为谋求在同期中能够有更大的竞争力。但当你面对能够大幅加薪的工作机会时,你是选择跳槽还是不跳?高顿网校FRM小编认为,高薪自然有很大诱惑力,但高薪的背后自然也伴随着更大压力的工作量。高顿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则认为,跳槽需谨慎。
  近来,亚洲越来越多的私人银行家因受到精品投行大幅涨薪的诱惑而跳槽,结果跳过去不到一年后就发现,无论自己多么努力,绩效指标仍象天边的浮云那样遥不可及。
  有亚洲猎头公司表示,精品私人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小型财富部门会定期从瑞银(UBS)、瑞信(Credit Suisse)、花旗(Citi)那里去挖角客户经理(relationship manager, RM)。那些无论是资本规模还是员工数量都进不了亚洲私人银行前20位排名的精品行,比如宝瑞(Bordier & Cie)、蒙特利尔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BMO、纽约梅隆(BNY Mellon)和瑞士联合私人银行(UBP)等,最近几个月都在亚洲扩招。
  据新加坡CA猎头公司私人银行部的负责人刘三立(Liu Sanli)介绍,这些精品私人银行通常会给新员工涨薪30%到50%,业内*6,令人垂涎欲滴。
  “精品银行不像瑞银、高盛(Goldman Sachs)或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那样有严格的薪水等级制度。考虑到加入一家刚刚开始开展业务的公司有不小的风险,所以它们会给的更多,” 曾在美林(Merrill Lynch)当过私人银行家的拉胡尔?森(Rahul Sen)补充说。他目前是新加坡猎头公司Omerta Group财富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这就和债券市场一样,风险越大、收益率越高。”
  一位要求匿名的亚洲私人银行业咨询顾问指出:“大型综合银行一般比单一业务精品行给的涨薪幅度要低。而瑞信东南亚市场负责人本杰明?卡瓦利(Benjamin Cavalli)则表示:“在某些方面,精品行支付的超高薪酬破坏了市场规矩,同时也导致他们自身无法实现健康的成本收益比率。”亚洲一些小型银行现在的成本收益率达到了80%或更高,不利于其长期可持续运营。
  为何高薪不好拿
  如果说涨薪对亚洲的银行造成了压力,对银行家来说也并非总是好事。“为了大幅涨薪而跳槽,意味着你恰恰在收益最没有保障的时候抬高了自己的盈亏平衡点,因为不是所有的客户这时候都会跟你一起走的,”森说。“我最近听说一些为了这种大幅涨薪,比如涨10万美元,而跳去精品行的银行家,不到一年这些人就开始担心自己的业绩是否能达标。他们要么被迫接受降薪,要么就得更快地实现盈亏平衡。”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薪酬越高、期望越高。精品银行从一开始就有更高的盈利压力,”CA猎头的刘三立说。“我接待过一些资深客户经理,之前受大幅涨薪诱惑,跳去了精品私人银行,但仅仅一年之后,就又来找我准备换公司。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知道自己在那儿待不了太久了。”
  “由于薪水更高,给客户经理制定的业务计划在收入和时间表上都会更严苛,” Scorpio Partnership咨询公司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帕提克?古普塔(Pathik Gupta)说。“要求客户经理实现盈亏平衡的时间越来越短——现在甚至已经不到一年了。”
  古普塔说,在决定是否跳槽时,客户经理应当在短期大幅涨薪的利益和薪水虽然较低,但产品种类更多、后期很可能实现更多收益的平台之间做出权衡。“比如,一家精品行给你涨薪40%,但只能满足你客户50%的需求,另有一家大行给你涨薪20%,但能满足客户90%的需求,”刘三立说,“我会建议你选择后者,因为你很可能在精品行待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