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的合称。目前,ESG主要运用于投资领域,已成为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是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非财务维度来评价企业的指标,评估企业(投资对象)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
环境(E):包括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水资源有效利用、能源利用、碳排放强度、环境治理体系等。
社会(S):包括机会平等、人力资本、社会影响、健康和安全、顾客&产品责任等。
治理(G):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公司行为、员工关系、股东利益保护、股权结构、薪酬及商业道德等。
ESG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可以赋能企业探索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指导资本进行可持续投资,以获取长时间维度的正向收益。
ESG概念最早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4年提出,2014年以来,ESG资产管理规模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资者,甚至是监管机构都开始关注ESG,全球范围内各大证券交易所也已在ESG方面布局。例如,欧盟在2014年颁布准则,要求拥有500名以上员工的公众利益实体都必须在其经审计的年度报告中披露ESG信息;香港交易所在2011年12月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鼓励上市公司自愿发布ESG报告,2015年12月香港交易所修订了该指引,将ESG信息披露的原则改为“不遵守即解释”。
ESG注重可持续发展,倡导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友好(E)、社会责任(S)以及公司治理(G)。基于ESG评价,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企业ESG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和企业(投资对象)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找到既创造经济效益又创造社会价值、具有可持续成长能力的投资标的。与传统财务指标不同,ESG从环境、社会绩效以及公司治理的角度去审视公司应对风险、长期发展的能力,是一种新兴的企业评价方式。于企业而言,ESG理念也是一种更加先进、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大局观和全面性的公司治理思路。
目前,我国对ESG相关信息的披露越来越重视,从一级市场来看,PE/VC机构也有一些已经关注ESG,,他们会在投资决策时考虑被投公司有关环境、资源节约、社会责任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同时会协助企业在这些方面达到更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