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ESG生态链的一环,ESG培训理论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ESG证书是评价ESG人才的重要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各大机构的考试方向都不太一样,部分证书侧重ESG投资,部分侧重ESG信披,另外一些侧重ESG咨询、ESG战略与管理等。
有观点称,大型上市公司、集团或者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的ESG部门,一般在总负责人之下配备一位专家以及对内和对外的两位工作人员,加上实习生或者基础员工,整个ESG团队的人数在5-7名。上市公司通常会请外部机构来撰写ESG报告,而众多中小型公司目前并未被ESG相关政策、理念影响到。主要的ESG就业岗位集中在第三方咨询公司等。以此情形推算,两三年后,真正从事ESG岗位的大约2万-3万人。
从薪酬待遇方面来看,据《2022 CSR经理人职业发展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从事可持续发展相关岗位的经理人年薪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有6%,居于20万元-30万元之间的占比为23%,50万元-100万元占比为20%,更多的还是集中在15万元-30万元这一区间,占比为37%。有观点认为,CSR和ESG在工作内容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相通,借此数据作为参考。
有媒体查阅多个招聘网站发现,年薪在50万元及以上的ESG相关岗位的,均是总监、专家等管理层岗位,而普通岗位,月工资则多是1.2万元起步。
ESG职场热潮下如何合理规划?
证书可能意味着得到更多晋升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学习积累,还要在多方面予以关注。
避免“重证书,轻能力”。证并非越多越好、也并非越新越好。部分人认为拥有证书就能在职场上畅通无阻,因此有人只注重考证的通过与否,却忽略了应该积极参加实践,提高实践能力,以至于最终只会读书考试。正所谓“坐以论道不如经世致用”,考证应避免“重证书,轻能力”的误区。
应结合实际,慎重定位。应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给自己明确定位,再根据自己的实力,有针对性地选择考证,适当地考虑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并与自己所学专业或将来打算从事的行业相关的证书,避免盲目跟风学习。
处理好考证与专业技能的关系。在学好本身从事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再考取其他证书,考证不应该影响正常的专业知识学习。应充分认识到培训和考证只是起辅助作用,专业才是将来发展的基础,不要盲目跟风,不应盲目追求证书而丧失掉自身学习与提高的能力。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