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国指出,财政“三农”工作是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财政部的要求,财政厅党组和广大财政干部深入贯彻“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始终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财政“三农”改革工作,许多方面在全国也创造了典型经验,产生了积极影响。
罗建国强调,要认识财政“三农”改革的历程,把握财政“三农”改革形势,正视“三农”改革的全局稳定性、复杂交互性、严峻尖锐性和差异不平衡性,深化财政“三农”改革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财政部的部署要求,将财政“三农”改革纳入财政改革的总体工作中去谋划、部署和推进,服务“三农”工作大局,为建设美好安徽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要坚持农民自主和政府主导。财政“三农”改革必须走群众路线,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敢于担当负责,切实履职尽责,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和财政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服务服从“三农”改革。
二要坚持市场主体和城乡并进。贯彻市场导向,坚持财政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支持推进“三农”改革中市场化趋向,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支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建立促进城乡互促共荣、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三要坚持公共服务和社会托底。推进财政涉及“三农”的民生政策完善和民生工程工作转型,对涉及农村的社保政策等全面进行“回头看”,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涉农民生工程的意见,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做到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多倾斜农村、多支持农业、多帮助农民、多雪中送炭。
四要坚持规模合作和发展集体经济。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支持规模合作的要求贯彻到财政“三农”改革工作中去,支持形成规模效益、品牌效应,通过规模合作做活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把财政补助到农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包括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和债权、产权,计为集体所有、村民共享,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要坚持财政投入与绩效约束。持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政策落实到位,财政投入保障到位。创新投入机制,改革投入办法,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财政政策和资金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确保财政政策用在当处、财政资金花出效益,撬动和带动对“三农”的多元投入。
六要坚持工作部署与推进落实。狠抓财政“三农”政策落实,着力解决财政涉农政策和制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突出重点任务,一项一项抓台账、抓销号,积极推动改革见效、农业发展、农民受益、农村稳定。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