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服务“新城规划、新区发展”的需要,清浦区部分农村土地被征用,随之而来的保障、就业问题成为失地农民最为关切的头等大事。为此,清浦区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机制,将保障农民生活和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有机结合,多方位保障失地农民切身利益。
  多管齐下,积极推进保障工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采取个人缴费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办法筹集养老保险费,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补助失地农民参保费用。《清浦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将没有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近日,清浦区人社局深入到盐河镇王元村、黄码乡吴圩村等地,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宣传,现场解答被征地农民的疑惑问题。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在企业就业的,应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或者自由择业(灵活就业)的,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以市场为导向、培训促就业。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鼓励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区吸纳失地农民就业,支持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稳定他们的生活来源。根据失地农民的自身特点,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要求,在全区举办以餐饮面点、电动缝纫、水电安装、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为重点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弱势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城南乡先后开办创业、面点、丝网花、串珠等就业培训班,培训人员达4000余人,培训率为100%,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89%,效果显著。
  现代农业为平台,让失地农民不失业。我区顺应农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征,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平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高效实施农业,推动“淮安红椒”、“淮安大米”、“淮安黑猪”等产业再上台阶,为广大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平台。目前,仅黄码乡就有蔬菜大棚近3万亩,在品牌运作、精深加工、扩大销售、延伸产业链等领域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失地农民在本地就业率达60%以上,真正实现失地农民在家门口就有工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同时,针对农民创业,把小额贷款与农民创业结合,以创业贷款为抓手,开展项目开发、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配套服务,开展创业培训700余人次,组织创业交流活动6次。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