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困难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我县实施助学保障工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环环相扣,全程救助,让困难家庭学生有书读、有学上。与此同时,县城区、经济开发区、朱码镇镇区内中小学生还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
  免费资助,“低保”家庭孩子读书无忧
  对于家住岔庙镇的马婷婷来说,考上扬州大学圆了她大学梦。回想起10多年来求学经历,伴随着诸多艰辛。在她4岁的时候,父亲由于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左腿做了截肢手术,只能依靠骑三轮车供养一家的生活,还要供她上学,生活压力很大,还好有政府的“低保”家庭助学资助,才得以让她完成学业,顺利考上大学。
  据了解,“低保”家庭学生凭低保证明可申请免费资助。尤其是从今年开始,对低保户子女提高资助标准,小学每学年可申请资助1500元/人,初中每学年可申请资助2000元/人。
  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施玉华说,这一帮困工程覆盖了所有城乡“低保”家庭学生,虽然省里之前下达的资助名额是330个,但是经过排查,我县低保户有1408户,省教育厅、财政厅相关领导在考察完涟水的实际情况后承诺,所有低保户经过审核属实,均可享受资助。
  助学贷款,破解困难大学生入学难
  像马婷婷这样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免费享受政府资助。在考上大学之后,不仅可以申请入学资助,还可以申请无息的生源地助学贷款。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凡是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领取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均可获得每人1000元到3000元的入学资助。”据施玉华介绍,我县开展的圆梦助学行动,对低保户考上本省的本科生可一次性资助6000元/人,本省的大专生可一次性资助5000元/人,共有25个名额。除此以外,应届大学生还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学年可贷8000元/人,在校期间免利息。
  同时,我县对本科生大专生大学毕业到苏北农村工作的,补偿在校期间学费,分三年返还,今年,已有506个毕业生享受此补偿。据介绍,今年下半年,我县对民办院校的毕业生也将施行此资助。
  合理筹资,花钱不多办大事
  该县助学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上级主管单位及县级所属机构的财政支持;二是社会和企业捐赠。
  “滴水——筑梦扶贫助学工程”就是很好的证明。今年,省扶贫“两会”把涟水作为“滴水——筑梦扶贫助学工程”的试点县,共出资121.2万元,从今年开始资助我县202名低收入家庭高一年级在校生,其中2名学生由省扶贫“两会”理事长丁解民单独资助,连续三年每人每年资助2000元。
  据了解,该县来自社会资助还有很多: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2012、2013年共出资10万元资助五港中心小学困难学生100多人;涟水能仁寺共出资12万资助县一中、红日中学、四中困难学生共150人,每人800元;南京五岛俱乐部通过团委向县特殊学校残疾儿童捐赠图书、运动服、空调等共计5万元。
  助学保障工程之所以取得良好效果,关键还在于有一套规范、合理的制度作保障。多年来,我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坚持“奖助结合、育人为本、助学与育人并重”的原则,通过奖、贷、助、勤、补、免等形式开展资助工作。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形成“链条式”的帮困助学体系;科学制定标准,不搞“一刀切”;严格管理,确保救助质量。今年以来,涟水县资助发放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金额98万,其中省政府拨款69万,县财政配套29万;资助义务教育(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生金额1195万,其中,省政府拨款837万,县财政配套358万;高中生上半年资助189万。与此同时,为全县符合条件的20个学校共20300余名学生办理了免费公交卡。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