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更多的是需要的是技巧,不是知识水平。针对不同的题型,有意识的训练答题的技巧,往往也会起到难以预料的作用。如果你花40%的时间去听课,那就一定要花60%的时间做习题。通过大量联系,在客观题上拿到高分,将是考生事半功倍、“短期速成”、顺利通过考试的捷径。
相信不是每位考生都是行家,还有很多是“门外汉”的,还有很多是没有从事过税务相关工作的。09年的教材是2月份才拿到手的,5月份就要考试了,学习时间是非常紧凑的。很多知识考生在学习当中却需要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再到融会贯通掌握,这对没涉及过注税的考生们来说,确实是相当困难的,以下就与大家分享些“门外行”的学习方法。
一、时间是良药
或许有很多天才他们是过目不忘,但更多的可能凡人一个,所以我们必须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克服很多问题。每天至少要保证充足的看书时间。
学习疲劳期是任何人都有的。怎么安排休息时间呢?我认为学上一星期,再给自已放个一天二天时间玩没有错。但要注意了,你在休息的几天里是不是一点书都没读?如果是,那就犯错了。因为这会给你再次进入学习状态造成心理障碍:“书陌生了,一见书就想跑”,我的方法时,在休息的这一二天里,睡觉前也要把书拿出来看一下,5-10分钟就行。因为这会给你一种很好的心理感觉:“我还在看书,对书没有陌生的感觉”(这段话是摘自一网友的文章,确实是很实用,就借来用用了)
我说这个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注税难度虽然相对注会考试而言难度较小,但这只是相对性的,独立的来看注税的话,注税并不是磨刀三天就能通过的!我们要调整好我们的心态,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心态。注税要记的知识多,一年不行,用二年。时间!!只是时间问题!
二、学习要有阶段性
*9阶段是通览教材,所谓通览,就是做个大概的了解,我们最起码要知道,注税到底讲的是什么,教材都涉及到了哪些内容我们不说做到“滚瓜烂熟”,最起码做到个“心中有数”。
第二阶段“读透教材”阶段,这个“读透”关键在于‘细’,这个“细”一方面是从我们的教材里面掌握,要逐章逐节仔细看,在读透弄懂的基础上,圈出看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然后分别记录下来。只有细细品味教材,才能细化和吸收它的知识点,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从课件,我们圈出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听老师的课件时候一定要弄明白,弄不明白的就反复分析教材、反复听,不懂的就去答疑版块提问,有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第三阶段是做题阶段,既是对教材消化理解阶段,也是将教材前后贯穿的阶段,这个阶段关键在于‘透’。只有通过做习题,才能将教材从前到后地串起来,才能对教材的理解达到‘透’的程度。做习题也要得法,要一边做一边找出做错的原因。拿《税法(Ⅰ)》的一道综合题来说,往往涉及流转税的各个税种,你如果不做题,就很难将教材融会贯通;第四个阶段是再读书阶段,也是‘重点抓’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一边将做题时弄错的地方加深记忆,一边注意新的税收政策和经济改革热点,这些地方往往都是考试的重点。”
三、考试是考试、工作是工作、答题要有技巧
一是针对从事税务代理行业的考生来说,一定要分清“考试是考试、工作是工作”。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些考生在执业时,常常执行一些地方性的税收政策,而教材中所讲的税收政策,则是全国通用的宏观税收政策。所以,考生一旦将执业中的地方性规定混进去,往往适得其反。二是临场答题有技巧。她说:“通过这几年的试卷不难看出,试题的计算量增大了,答题的时间很紧张。*4的办法是,将前面单选、多选题中概念性、记忆性的题迅速、准确地做完,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后面的题。在做综合题时,要浏览全题,并把要问的题目搞清楚,然后再着手计算。因为,往往这些题目内的问题是互为联系的,前面的答案就是后面问题的已知条件。”

扫一扫微信,*9时间获取2014年注册税务师考试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