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的分布与学习材料前给出的建议分配时间比例完全相同:*9章accounting measurement 9道题, 3,4,5,6,8各8道,第二章5道第七章6道。 虽说都是选择题,但各个选项设计得似是而非不看着原文很难排除, 虽说是开卷, 但考点飘忽,猜题准确率不高,总之3个小时的考试时间绝不会轻松。 60道题目里面计算题不多, 而且与cdrom习题和材料课后习题相近, 相对简单; 棘手的反而是那些概念题。 有些偏, 比如什么作者或什么组织的一个什么观点,也有些活, 实例很多。 考试习题分布跟章节出现的顺序完全一样, 比如第二章的题目肯定出现在*9章的后面第三章的前面, 比如最后一章的题目肯定出现在考卷最后。 还算有点西人的老实劲, 有点人性。
  *9章考的9道题目中, 一道是问historical cost的价值, 一些问的是关于fair value, present value 及其discount rate相应的优点价值等等。 还有2道capital maintanance的题目, 都是计算题。
  第二章如果我没记错, 考得全部是关于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和matrix format的题目。那些属于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matrix format与普通IAS格式怎么转化, 表格题居多;
  第三章的题目全部是关于revenue recognition的题目, 都是些实例。 多数题目题干很长, 比如描述一个长长的case, 选择该在什么时点确认收入。 考点分散: rights of returen, construction contract 中percentage completion法,multiple delivery contracts, bater transaction involving advertising services, goods sold subject to conditions, installment sales, software company 各有一道题, 有些题目则是把几种情形结合在一起考。
  第四章考了一道onerous contract, 一道cost model下decommission cost changes的会计分录; provision和contingent liability的判定和披露当然是重点,一道是跟dividend有关, 可惜我记不得题目了^_^ 不过不难。
  第五章impairment test。 impairment indicator考了2道; recoverable amount的判定,fair value, costs to sell, value in use的范围; impairment loss的reversal的限制; 计算包含corporate asset和goodwill的CGU的impairment test, 与光盘习题很像;
  第六章题目有G4+1组织对于租赁分类的看法; sale-leaseback中operating lease sale price 和fair value之间的关系; finance lease下lessor的处理方法; 还有一些disclosure方面的题目。
  第七章考题有triple bottome line和CSR功用,eco-efficiency, audit process作用, GRI的作用。 有的选项提到了life-cycle assessment
  最后一章的题目主要与control, 资产计价, consolidate, 表格determining of fair value of assets有关。 比如某些cultural assets该不该出现在政府财报中。 contribution other than by owners, accrual budgeting也被考到。
  学习材料内容和难度上不次于ACCA的中高级科目,比Financial Accounting难的选修课比比皆是。好在汗水不白流,cpaa的学习和考试可以同时提高会计水平和英语能力,只要有毅力有方法。 毅力取之于意愿决心各人迥异,方法呢我倒是总结了一些。 不敢敝帚自珍, 盼请各位高手指点一二。
  首先学习材料内容纷杂, 有些是讨论有些是定论, 有些是前景有些是背景,从应试的角度来说, 不需要每句都读,不需要读的一定不读, 能少读一句少读一句,找出茫茫英文海洋中的主流以避英文阅读理解能力之短。要这样非得略读,举要删芜;非得速读,提纲挈领。 各位看了上文的考题回忆, 应该看得出考题实例居多, 直接考概念的题目很少, 考什么会计标准的future development则根本没有。这些不出题的地方便是略读对象之一。 另外就这次考试而言, 额外的reading文章根本没有考到, 如果以后还是这样就不用读它了。
  但是从提高素质角度看,强烈建议细读学习材料的每一页纸, 当真可以提高对会计标准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让人参与到当前全球会计学术界流行的话题之中而不会感觉知识储备方面有毫丝之逊色。
  其次学习的时候要自问自答, 问自己一些实用的问题, 比如一个特例应该怎样处理。 这样可以提高兴趣,大大加强注意力, 减少可能的走神;总结概括也很好用。 有的时候鬼佬写的文章重点部分东一句西一句, 有时候说话转弯不那么直截了当,有的时候文字写了一大段意思只有一个。 这个时候就用得上总结了;多做题目。 提醒各位一下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方法, 做题目对理解概念很有帮助, 题目不在乎多而在乎精;还要为自己设立一个学习时间表, 安排自己高效率且不易受打扰的时间, 每天学习2——3小时, 规定好学习的内容, 保证考试前只要有2周的时间复习总结。 只要严格遵守这个时间表, 一来可以控制进度, 二来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率。
  最后一点就是要重复, 要反复。 举例来说,学习材料*9遍可以细读解决概念问题, 第二遍就可以专读重点解决实际问题;章节中难的地方一遍看不懂搁几天再看第二遍;cdrom习题做了一遍还要再做第二遍; 重复是学习之母。
        高顿网校小编祝您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