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安排上
基本是一门一到二个月,三门三到六个月。综合2-3个月。我一般是在每年过年后开始看书,刚开始每天看一章,一天看两门,后来会越来越紧张。
在暑期,我会进入考试状态,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在看书上,我是平时3小时,周末5-6个小时。而且要循序渐进,越临近考试,时间花的越多。在考试前半个月会请几天假,重点突击。这段时间基本要放弃大部分娱乐活动,我除了上班,不看电影不看电视不看小说。
二、考试安排上
我*9年考了会计,CPA考试的经济法和战略风险管理。第二年是审计税法和财管。说实话这个安排很不科学,因为我报名时不是太懂,当时想,经济法最简单,会计最基础,战略书最薄所以就报了这三门,现在反过来看,难度应该是会计、财管、审计>税法>战略>经济法,当然这个因人而异。但总体上,对我们零基础的人而言,战略、两法因为还算贴近生活,相对比较简单。会计财管审计专业性强,确实是最难的。
个人建议,零基础考生*9年:会计,经济法,税法。第二年:财管,审计,战略。当然你可以微调,比如会计和审计也可以组合。
另外,如果你想零基础一年过六门,请你全职考试。如果在职考的太辛苦了,对身体也不太好。
分两年的话,一年三门,认真准备足矣。不提倡*9年先考4门或者5门,因为你本来就需要分两年,*9年只要不全过那都是没有意义的。
分三年是在职考生比较好的选择,虽然战线拉得比较长,但对生活的影响比较小,科目的组合度也更高,我认为专业阶段,如果没有小孩或者其他生活琐事,分两年考比较好。如果有繁重的家庭生活,或者工作实在很忙,可以选择分三年,甚至四年。
三、辅导书选择
教材肯定是必买的,但没必要看很多遍教材。辅导书倒是很关键,市面上主要就两家。我并未听课,没有报班,我从小就喜欢自学,如果你喜欢报班,一定要选教师资质丰富有经验的正规大学的课程。
总的来说,教材做基础,模拟题做提高,真题做冲刺,其他做查漏补缺。
会计类似于数学,一是一,二是二,每道题有明确的标准答案,是注会考试的基础。长期股权投资、前期差错更正、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是难点也是重点,分值较高,一定要重点掌握。其他章节的直接分值不高,但是组成重点章节的基础,也要掌握。
审计类似于语文,重点不在于背诵,而在理解和感觉。每年那道风险评估的综合题就是阅读理解,考察的是审计的思维方式,你不会从书上找到答案。
财务成本管理类似于物理,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有很多公式,折现是最重要的概念,实际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难。计算量确实比较大,*10推荐多做题的科目。
税法的知识点很碎,其实只要掌握了各税种的计算,那些税收优惠和税收程序即使记不住也能通过。
经济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如果掌握了合伙企业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合同法、物权法和票据法,分值已经足够,其他的章节可以不看了。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可以理解、可以背诵也可以忽悠。*4是理解,背诵次之,实在不会的就忽悠吧。书比较薄,*10推荐看教材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