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CPA要考的科目很多,知识点杂而繁多,在一年内攻下所有科目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因此各科的考试时间安排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考CPA的过程中,科目之间的合理搭配也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不同的科目的知识点有时候也是融会贯通的。下面高顿网校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可能适合你的考完时间以及报考方案。
 
CPA需要几年考完
按目前的政策是注会专业阶段单科成绩保留5年,5年通过6科。5年以后*9年通过的成绩作废,需要重新考试,6年以后第二年通过的成绩作废,以此类推。注会综合阶段取消了年限的要求。什么时候通过都可以。
举例:如果2015年注会考试成绩合格,2015年的合格成绩可以保留到2019年,2020年作废,如果在2019年之前(包括2019年)所有科目都通过了,成绩永久有效。
CPA考试科目搭配
·会计和税法
会计和税法的结合比较紧密,大家能想到的就是所得税会计和税法的联系,其实除了这一章之外,会计的其他章节也都涉及到所得税,比如利润调整、折旧、摊销等,所以会计和税法同时报一定会在学习时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财管和战略
财管和战略的联系无疑是最为紧密的,战略中有财管中的计算,比如企业价值评估;也有审计(“风险导向的审计”本身就能让大家想到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关系)中的理论内容,比如内部控制的介绍,是个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所以财管的学习有利于促进战略的学习,对审计理念的把握也有助于风险管理的学习。但风险管理中的计算显然和财务管理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了,只要大家不轻敌,风险管理还是较为容易通过的。另外: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本就是财务管理的两大基础概念,注会考试把风险管理单列出来,并且有逐渐丰富其内容之势,也是新时代金融领域对风险的重视在注会考试领域的正当反应,股票投资里那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了,“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财务管理不能只考虑回报(货币的时间价值),应更多考虑风险。
·经济法和税法
经济法和税法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属于“经济法”范畴,按照从前注会教材里的说法,中注协是考虑到税法体系、内容庞杂,才把税法从经济法的一章中独立出来,形成一门课。两者搭配多少有点儿给考生建立自信的味道,有人说“如果报这两门你都通过不了,那似乎不用考注会了”,这话似乎极端,但也颇有些道理,虽说注会每门课都很难,但业内一直都认为经济法和税法是其中略为简单些的。
·会计和审计
审计和会计的联系比较大,这是公论,也是较为明显的事实。比如审计教材中具体循环审计部分属于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结合,涉及了很多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的会计知识;另外审计中的调整报表的分录实际上就是在会计分录基础上,把涉及到的调整科目换成了报表的年终项目;还有就是审计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考虑,涉及到了企业内部信息流转,这个流程本身也是需要会计知识做基础的。因此不管是基本的审计理论还是审计实务都是和会计知识紧密相关的,会计和审计虽然都是难度比较大的科目,但是在一起学习可以相互促进,花费的时间要少于单独学习两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