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知识点: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特点:每次审计必须制定,且可以是多个。
(一)定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二)定量确定
注册会计师无须将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平均分配或按比例分配至各个报表项目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
(1)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
(2)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4)存在或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75%的情况
(1)连续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2)项目总体风险为低到中等;
(3)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三)作用
1.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需要对哪些类型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1)注册会计师通常制定审计计划时,会将金额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账户纳入审计范围,因为这些账户有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
(2)但这不代表注册会计师可以对所有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2.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1)在实施分析程序时,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可接受的差异临界值;
(2)在实施审计抽样时,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可容忍错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