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突然觉得考试就像是在作战,也需要战术,仗是否可以赢,关键是在于战术问题。来看看各位考生总结的考试经验吧!
 
  先难后易:会计和审计
  支持先考会计的被访者给出的理由是,会计是基础,且难度*5。“按照几个科目之间的内在关联,应该是先考会计和审计,如果把整个知识结构比作一个金字塔,最底下的一层应该是会计,然后是审计。另外,如果把容易的科目考过了,会计和审计等相对较难的科目过不了,5年之后,通过的科目成绩不也作废了吗?”合肥某事业单位的一位老CPA高谦结合自己的经历谈道,当年他考CPA的顺序就是,*9年通过会计和审计,第二年一口气考完剩下的三门。
  高谦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记者了解到,在2005年至2009年的CPA全国统一考试中,每年会计科目的合格率几乎都是最低的,审计科目的合格率也较低。这充分说明会计科目往往是会计人通往CPA大道的“拦路虎”。
 
  先易后难:经济法和税法
  “会计科目太难,*9年如果没有通过,初考者的信心容易受到打击。”成都某大型制造企业的财务总监许智明认为,考CPA应该先易后难,譬如经济法和税法。
  事实上,在2005年至2009年的CPA全国统一考试中,每年经济法科目的合格率几乎都是*6的,这或许也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此次投票中选择先考经济法的重要原因。
  济南某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楠也表示,会计人*9年参加CPA考试应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科目,因为他本人在大学期间学的是金融,经济学和高等数学成绩较好,2002年*9次参加CPA考试时,他选择了经济法和财务成本管理,而且顺利通过,2003年再次参加CPA考试时,他又把会计、审计和税法一举拿下。
  “我的经验是,应该把相关科目安排在同一年考,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其他科目关联性不大,可以先考这几科。”南昌的林华则建议道。他还表示,经济法是对自己最有用的科目之一,同时也是自己的短板,即使CPA考试最后没有通过,学了经济法也是十分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