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人口细分(顾客细分定价)。
  企业把同一种商品或服务按照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顾客。例如,公园、旅游景点、博物馆将顾客分为学生、年长者和一般顾客,对学生和年长者收取较低的费用;铁路公司对学生、军人售票的价格往往低于一般乘客;自来水公司根据需要把用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并收取不同的费用;电力公司将电分为居民用电、商业用电、工业用电,对不同的用电收取不同的电费。
  ②地点(地点差别定价)。
  企业对处于不同位置或不同地点的产品和服务制订不同的价格,即使每个地点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是相同的。例如,影剧院不同座位的成本费用都一样,却按不同的座位收取不同价格,因为公众对不同座位的偏好不同;火车卧铺从上铺到中铺、下铺,价格逐渐增高。
  ③产品的版本(产品形式差别定价)。
  企业按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式样,制定不同的价格,但不同型号或式样的产品其价格之间的差额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是不成比例的。比如:33寸彩电比29寸彩电的价格高出一大截,可其成本差额远没有这么大;一件裙子70元,成本50元,可是在裙子上绣一组花,追加成本5元,但价格却可定到100元。
  ④时间(时间差别定价)。
  价格随着季节、日期甚至钟点的变化而变化。一些公用事业公司,对于用户按一天的不同时间、周末和平常日子的不同标准来收费。长途电信公司制订的晚上、清晨的电话费用可能只有白天的一半;航空公司或旅游公司在淡季的价格便宜,而旺季一到价格立即上涨。这样可以促使消费需求均匀化,避免企业资源的闲置或超负荷运转。
  ⑤动态定价(需求强度定价法)。
  需求强度定价法是依据需求量的大小来确定价格。此方法首先要测定需求强度,一般来说,需求旺盛定价较高,需求疲软定价较低。其基本原理是有些企业在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资额较大,带来高额的固定成本。因此,在市场需求量较小时造成资产利用率下降。
  相反,某些企业在关键部件供应上缺乏弹性,因此,当市场需求量较大时出现供货短缺,既延误了消费者的购买需要,又损害了客户关系。而动态定价(需求强度定价法)的运用恰恰能使企业做到,市场需求量较小时拉动消费,市场需求量较大时抑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