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值
  面值越大,债券价值越大(同向)。
  2.票面利率
  票面利率越大,债券价值越大(同向)。
  3.折现率
  折现率越大,债券价值越小(反向)。
  债券定价的基本原则是:
  折现率等于债券利率时,债券价值就是其面值;
  如果折现率高于债券利率,债券的价值就低于面值;
  如果折现率低于债券利率,债券的价值就高于面值。
  4.到期时间
  对于平息债券,当折现率一直保持至到期日不变时,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债券价值逐渐接近其票面价值。如果付息期无限小则债券价值表现为一条直线。
  (1)平息债券
  ①付息期无限小(不考虑付息期间变化)
  溢价: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债券价值逐渐下降
  平价: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债券价值不变
  折价: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债券价值逐渐上升
  即:最终都向面值靠近。
  【扩展】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对新发债券来说:
  溢价发行的债券,期限越长,价值越高;
  折价发行的债券,期限越长,价值越低;
  平价发行的债券,期限长短不影响价值。
  ②流通债券(考虑付息期之间的变化)
  流通债券的价值在两个付息日之间呈周期性变动。
  总结:随着到期日接近,平息债券价值的变化
  (2)零息债券
  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债券价值逐渐上升,向面值接近。
  (3)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债券价值逐渐上升。
  5.利息支付频率
  债券付息期越短价值越低的现象,仅出现在折价出售的状态。如果债券溢价出售,则情况正好相反。
  结论:
  对于折价发行的债券,加快付息频率,价值下降;
  对于溢价发行的债券,加快付息频率,价值上升;
  对于平价发行的债券,加快付息频率,价值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