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归纳:
  1、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20×3年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20×3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为0.根据税法规定自20×4年1月1日起甲公司列入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更为15%。20×3年甲公司发生如下业务:
  (1)20×3年,甲公司为子公司丙公司提供一项贷款的担保。12月10日,甲公司因丙公司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被A银行起诉,要求甲公司承担连带还款责任,要求其支付500万元。至12月31日,该诉讼尚未判决。法律顾问认为甲企业很可能需要承担偿还400万元的责任。税法规定,企业为其他单位债务提供担保发生的损失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2)20×3年9月10日,甲公司因专利权纠纷被乙公司起诉,要求其赔偿侵权损失200万元。至12月31日,该诉讼尚未判决。法律顾问认为甲企业很可能败诉,赔偿金额很可能为150万元。税法规定,该诉讼损失在实际发生时允许在税前扣除。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3年甲公司当年的所得税费用为850万元
  B、20×3年甲公司当年的应交所得税为887.5万元
  C、20×3年甲公司当年的应交所得税为532.5万元
  D、20×3年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为12.5万元
  2、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20×3年甲公司将200件A产品出售给乙公司,每件售价5万元,成本3万元,销售时甲公司该批存货计未计提减值。20×3年乙公司对外销售了其中的50件,年末剩余存货可变现净值为400万元。20×3年关于内部存货交易的抵消处理中,对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项目的影响金额为()。
  A、0万元
  B、12.5万元
  C、62.5万元
  D、87.5万元
  3、甲公司2011年度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存在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2)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预计负债20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与产品质量保证相关的支出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3)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10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4)当年实际发生工资薪酬(非教育经费)为300万元,税法上允许税前扣除的工资标准为24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超出标准的工资部分以后年度也不允许税前扣除。
  (5)当年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为100万元,按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标准计算的利息费用为8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超过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标准的利息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
  甲公司2011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2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分别为60万元和80万元,甲公司未来年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11年度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分别是()。
  A、557.5万元和-12.5万元
  B、557.5万元和-37.5万元
  C、532.5万元和-12.5万元
  D、532.5万元和-37.5万元
  答案: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0×3年甲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3000(利润总额)+400(事项1)+150(事项2)=3550(万元)
  20×3年甲公司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50(万元)
  20×3年甲公司当年应确认的应交所得税=3550×25%=887.5(万元)
  20×3年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150×15%=22.5(万元)
  20×3年甲公司所得税费用的金额=887.5-22.5=865(万元)
  相关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88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87.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2.5
  贷:所得税费用22.5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企业集团并不承认集团的内部交易,所以对于集团来讲,期末该存货的账面成本仍为交易前的金额=(200-50)×3=450(万元)。但是税法是承认集团的内部交易的,所以交易后该存货的计税基础=(200-50)×5=750(万元)。由于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为400万元,账面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应该计提减值准备=450-400=50(万元),计提减值后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这样合并报表中,存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50-400)×25%=87.5(万元)。
  在乙公司在个别报表中,该批存货的账面成本=(200-50)×5=750(万元),期末可变现净值=400(万元),账面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50-400=350(万元),计提减值后,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750-350=400(万元)。计税基础=(200-50)×5=750(万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以乙公司在个别报表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50-400)×25%=87.5(万元)。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是将母子公司的个别报表简单相加之后进行调整抵消后编制的,由于合并报表承认的减值金额与个别报表中一致,所以合并报表中不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
  会计处理:
  借:营业收入1000
  贷:营业成本700
  存货3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350-50)300
  贷:资产减值损失300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应交所得税=(2000-50+200+300-240+100-80)×25%=557.5(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50×25%-200×25%=-3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