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差错的类型
  (1)会计差错分为本期差错和前期差错。本期差错直接更正当期相关项目,更正后才编制会计报表,不存在“重述”报表问题。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①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②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2)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
  2.前期差错的处理办法
  (1)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例3】甲公司在2011年12月31日发现,一台价值9600元,应计入固定资产,并于2010年2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管理用设备,在2010年作为低值易耗品全部计入了当期管理费用。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该资产估计使用年限为4年,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因素。则在2011年12月31日更正此差错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9600
  贷:累计折旧(9600/4/12×23)4600
  管理费用5000
  (2)重要的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①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②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应当在其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具体地说,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通过下述处理对其进行追溯更正:
  a.追溯重述差错发生期间列报的前期比较金额;
  b.如果前期差错发生在列报的最早前期之前,则追溯重述列报的最早前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
  ③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
  【例4】甲公司2010年财务报告在2011年4月5日批准报出,报告年度为2010年度。甲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10年度所得税申报在2011年4月15日完成;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1)如果2010年12月5日,发现2010年3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300万元,则在2010年12月补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300
  贷:累计折旧300
  (注:当年发现当年的差错,直接调整相关项目)
  (2)如果2010年12月5日,发现2009年3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300万元(属于重大会计差错),则在2010年12月会计处理如下:
  ①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9年管理费用)300
  贷:累计折旧300
  ②将调减的净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
  (注:按税法规定,当年应提折旧在当年提取可以在税前抵扣,2008年所得税申报后补提2008年折旧不得在税前抵扣;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一致,没有暂时性差异)
  ③调减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300×10%)3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0
  ④在2010年年报中调整比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