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
  总体审计策略
  (一)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
  注册会计师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是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提示】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非常庞杂,文字也比较抽象,如果考查到“总体审计策略”知识点内容,则考题会让大家“防不胜防”,请大家结合教材附录2-1理解。
  (二)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应考虑的事项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请对照教材P37-40附录2-1的理解):
  1.确定审计范围;
  2.审计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
  3.确定审计方向;
  4.所需要的审计资源。
  具体审计计划
  (一)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的目的
  1.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2.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提示】具体审计计划中讨论的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等概念,均针对认定层次。
  请链接2015年教材P155表7-5、P157表7-6、P159表7-7中所提及的认定层次。
  (二)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
  1.为了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P123)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P164)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即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3.对财务报表项目之外的特殊事项(教材第13-17章)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一)总体要求
  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二)导致审计计划更改的特别事项
  以下事项的修改会直接导致修改审计计划,也会导致对审计工作作出适时调整:
  1.对重要性水平的调整(P34);
  2.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大错报风险(P17图1-1)评估的更新和修改;
  3.对进一步审计程序(P164)的更新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