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
  (二)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的内容
  (三)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的内容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六章审计工作底稿*9节审计工作底稿概述的内容。
  【知识点】: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
  1.审计工作底稿存在的形式
  2.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控制的目的
  3.电子和其他介质审计工作底稿的转换和归档要求
  1.审计工作底稿存在的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审计工作底稿存在的形式有纸质、电子和其他介质形式。
  2.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控制的目的
  会计师事务所都应当针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控制,以实现下列目的:
  (1)使审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2)在审计业务的所有阶段,尤其是在项目组成员共享信息或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员时,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审计工作底稿;
  (4)允许项目组和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底稿。
  3.电子和其他介质审计工作底稿的转换和归档要求
  (1)在审计实务中,为了便于复核,注册会计师可以将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打印等方式,转换成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
  (2)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单独保存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
  (二)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的内容
  1.总体审计策略(P37,附录2-1)
  2.具体审计计划,包括:
  (1)风险评估程序审计工作底稿(P123,7.2)
  (2)控制测试审计工作底稿(P168,8.3)
  (3)实质性程序审计工作底稿(P176,8.4)
  (4)特殊事项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第13-17章)3.分析表,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执行分析程序的记录。
  4.问题备忘录,指对某一事项或问题的概要的汇总记录。
  5.重大事项概要。
  6.询证函回函(P211,9.3)。
  7.书面声明(P405,18.3)。
  8.核对表。
  9.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函件(包括电子邮件)。
  10.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
  11.审计业务约定书(P23,2.1)。
  12.管理建议书。
  13.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
  14.与其他人士(如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专家等)的沟通文件及错报汇总表等。
  (三)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的内容
  1.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
  2.反映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
  3.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
  4.重复的文件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