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在细节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
  (一)样本设计阶段
  1.明确测试目标
  2.定义总体
  3.定义抽样单元
  4.界定错报
  1.明确测试目标
  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通常用来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提供特定水平的合理保证。
  2.定义总体
  (1)考虑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
  (2)识別单个重大项目和极不重要的项目。
  (1)考虑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确信抽样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
  例如,注册会计师如果对已记录的项目进行抽样,就无法发现由于某些项目被隐瞒而导致的金额低估。为发现这类低估错报,注册会计师应从包含被隐瞒项目的来源选取样本。例如,注册会计师可能对随后的现金支付进行抽样,以测试由隐瞒采购所导致的应付账款账面金额低估;或者对装运单据进行抽样,以发现由已装运但未确认为销售的交易所导致的低估销售收入问题。
  (2)识別单个重大项目(超过可容忍错报应该单独测试的项目)和极不重要的项目
  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判断某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中是否存在及存在哪些应该单独测试而不能放在抽样总体中的项目。
  某一项目可能由于存在特別风险或者金额较大而应被视为单个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单个重大项目逐一实施检查,以将抽样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单个重大项目包括那些潜在错报可能超过可容忍错报的所有单个项目,以及异常的余额或交易。注册会计师进行单独测试的所有项目都不构成抽样总体。增加单独测试的账户可以减少样本规模。
  3.定义抽样单元
  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目标和所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定义抽样单元。
  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个记录(如销售发票中的单个项目),甚至是每个货币单元。例如,如果抽样的目标是测试应收账款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各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发票或发票上的单个项目作为抽样单元。
  注册会计师定义抽样单元时也应考虑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或替代程序的难易程度。如果将抽样单元界定为客户明细账余额,当某客户没有回函证实该余额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对构成该余额的每一笔交易进行测试。因此,如果将抽样单元界定为构成应收账款余额的每笔交易,审计抽样的效率可能更高。
  4.界定错报
  在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目标界定错报。
  例如,在对应收账款存在性的细节测试中(如函证),客户在函证日之前支付、被审计单位在函证日之后不久收到的款项不构成误差。
  被审计单位在不同客户之间误登明细账也不影响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即使在不同客户之间误登明细账可能对审计的其他方面(如对舞弊的可能性或坏账准备的适当性的评估)产生重要影响,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应收账款函证程序的样本结果时也不宜将其判定为误差。
  (二)选取样本阶段
  1.确定样本规模
  (1)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①总体的变异性
  总体项目的某一特征(如金额)经常存在重大的变异性。
  在细节测试中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特征的变异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根据项目账面金额的变异性估计总体项目审定金额的变异性。
  衡量这种变异或分散程度的指标是标准差,注册会计师在使用非统计抽样时,不需量化期望的总体标准差,但要用“大”或“小”等定性指标来估计总体的变异性。
  总体项目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
  ②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在确定可接受的误受风险水平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a.注册会计师愿意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b.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c.针对同一审计目标(财务报表认定)的其他实质性程序的检查风险,包括分析程序。
  ③可容忍错报
  对特定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而言,当误受风险一定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错报降低,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需的样本规模就增加。
  ④预计总体错报
  在确定细节测试所需的样本规模时,注册会计师还需要考虑预计在账户余额或交易中存在的错报金额和频率。预计总体错报的规模或频率降低,所需的样本规模也降低。相反,预计总体错报的规模或频率增加,所需的样本规模也増加。如果预期错报很高,注册会计师在实施细节测试时对总体进行100%检查或使用较大的样本规模可能较为适当。
  ⑤总体规模
  总体中的项目数量在细节测试中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很小。因此,按总体的固定百分比确定样本规模通常缺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