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范围和区别
  2.补价判断的标准
  【考频分析】
  考频:★★
  复习程度:掌握本考点。
  【主要考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范围和区别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账款、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补价判断的标准
  在涉及少量补价的情况下,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注意不含25%)作为参考。如果高于25%(含25%),则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收入准则等其他一些准则。
  ①收到补价的企业
  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②支付补价的企业
  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提示:分子和分母,均不含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