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章 总 论
  
  考试经验分享:
  
  2015年本章教材内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考试集中在客观题,本章主要考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结合有关章节的选择题。
  
  本章主要摘要: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本章考试重点: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一)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二)实质重于形式
  
  这里的“实质”强调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强调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即经济实质要重于法律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归纳】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1)判断投资方是否控制被投资方的第二项基本要素是,因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可变回报是不固定的并可能随被投资方业绩而变动的回报,投资方在判断其享有被投资方的回报是否变动以及如何变动时,应当根据合同安排的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
  
  (2)企业投资模式日趋多元化除传统的纯粹债权或者纯粹权益投资外,不少企业的投资模式同时具备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的特点,增大了识别和判断的难度。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4)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选择
  
  (5)商品售后回购,且回购价确定的情况下,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6)固定资产售后租回交易形成经营租赁,若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高于公允价值的差额应予以递延。
  
  (三)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例如,企业发生的某些支出,金额较小的,从支出受益期来看,可能需要若干会计期间进行分摊,但根据重要性要求,可以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四)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归纳】下列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照谨慎性要求处理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3)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4)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5)或有事项
  
  (6)递延所得税
  
  二、会计要素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包括: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归纳】资产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业务有哪些?
  
  ①开办费用
  
  ②待处理财产损失
  
  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④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⑤业务招待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其特征包括: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其中,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必须依法执行。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也使有关各方形成了企业将履行义务解脱责任的合理预期。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包括: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用到两个科目: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两个科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修改后新增的,这个内容15年考试中一定会考的)
  
  (3)留存收益,也包括两个科目: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日常活动是确认收入的重要判断标准,凡是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确认为收入,反之,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具有以下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费用必须是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的界定相一致。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发生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最终也会导致资产的减少)。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利润的来源构成:
  
  收入-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利得和损失有:计入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计入当期利润,包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三、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公允价值定义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市场参与者: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不应考虑企业自身持有资产、清偿或者以其他方式履行负债的意图和能力。
  
  计量日:资产负债表日、购买日、债务从组日等
  
  有序交易: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是当前市场情况下的有序交易。企业应用于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序交易,是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该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不包括被迫清算和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