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基本理论知识:
  1、审计抽样的适用的范围
  (1)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2)控制测试:
  ①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②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涉及审计抽样。
  (3)实质性程序:
  ①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如陈旧存货的价值);
  ②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2、抽样风险与(由抽样引起的风险)非抽样风险
  只要有抽样就存在抽样风险,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控制抽样风险的*10途径就是控制样本规模。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1)控制测试时的抽样风险
  ①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根据样本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实际,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低于”实际水平,从而影响审计“效果”。
  ②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根据样本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实际,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高于”实际水平,从而影响审计“效率”。
  (2)细节测试时的抽样风险
  ①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从而影响审计“效果”。
  ②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从而影响审计“效率”。
  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总会存在。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非抽样风险“不能量化”,但可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实务的适当改进,可以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尽量降低非抽样风险。
  3、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的选用
  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
  (1)统计抽样的优点:统计抽样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这是与非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统计抽样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据的充分性,以及定量评价样本结果。
  (2)统计抽样的缺点:统计抽样可能发生额外的成本。
  (3)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设计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必须考虑抽样风险并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但不能精确地测定出抽样风险。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的区别
  (1)在确定样本规模时:统计抽样——必须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量化
  非统计抽样——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
  (2)在评价抽样结果时:统计抽样——能够精确地量化抽样风险
  非统计抽样——只能确定有抽样风险的存在但不能量化
  4、审计抽样与职业判断
  不管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两种方法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施和评价样本时运用职业判断。虽然传统上将非统计抽样称作判断抽样,但这并不代表统计抽样不需要职业判断。
  分层。如果总体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将总体分层。
  5、审计抽样与审计程序
  对选取的样本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通常也与使用的抽样方法无关。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及选样方法:
  一、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影响因素控制测试细节测试与样本规模的关系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反向变动
可容忍误差可容忍偏差率可容忍错报反向变动
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偏差率预计总体错报反向变动
总体变异性总体规模总体变异性同向变动
总体规模总体规模 
  二、选样方法
  该考点我们以例子的形式给大家列示一下,掌握这两个例子,该考点就没有问题了。
  1、随机数表选样
  2、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一、使用统计抽样(控制测试)
  二、使用非统计抽样(控制测试)
  三、样本结果评价,形成审计结论(考虑抽样风险)
  偏差率上限估计值=总体偏差率+抽样风险允许限度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一、在细节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
  1、确定样本规模
  2、选取样本并对其实施审计程序(掌握如何分层及对分层的合理性分析)
  在选取样本之前,注册会计师通常先识别单个重大项目。然后,从剩余项目中选取样本,或者对剩余项目分层,并将样本规模相应分配给各层。
  3、推断总体错报
  (1)比率法(在错报金额与抽样单元金额相关时最为适用)
  总体错报金额
  (2)差异法(错报金额与抽样单元相关时最为适用)
  总体错报金额
  二、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
  1、如果未对总体进行分层,注册会计师通常不使用均值估计抽样。
  2、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都要求样本项目存在错报。
  3、预计只发现少量差异,不应使用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而考虑使用其他的替代方法,如均值估计抽样或PPS抽样。
  三、样本结果评价,形成审计结论(考虑抽样风险)
  四、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
  1、 概念:PPS抽样是一种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易发生额或账户余额存在“高估”的情况。PPS抽样满足两个条件:
  ①总体的错报率很低(低于10%),且总体规模在2000以上
  ②总体中任一项目的错报不能超过该项目的账面金额
  2、PPS抽样的优点:
  ①一般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
  ②样可以发现极少量的大额错报;
  ③样本规模不需考虑被审计金额的预计变异性;
  ④项目被选取的概率与其货币金额大小成比例,因而生成的样本自动分层。PPS抽样中,如果项目金额超过选样间距,PPS系统选样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
  ⑤如果注册会计师预计错报不存在或很小,所需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
  ⑥样本更容易设计,且可在能够获得完整的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
  3、 PPS抽样的缺点:
  ①要求总体每一实物单元的错报金额不能超出其账面金额;
  ②被低估的实物单元被选取的概率更低;
  ③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需要在设计时特别考虑;
  ④当总体中错报数量增加时,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
  ⑤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更可能拒绝一个可接受的总体账面金额;
  ⑥通常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
   注册会计师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9时间获取2015年 CPA 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提醒
 
        特别提醒:CPA注册会计师零基础无忧通关课程 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7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指南
        高顿题库:注册会计师考试免费题库  APP下载
        高清网课:注册会计师考试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