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10年开始接触CPA考试,为了增强考试信心,选择在2010年报考较容易的两门,即经济法和税法。

  从当年的8月初开始看书,所以通过这两门考试花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

  在炎热的八九月份,我保持每天7点起床,学习到晚上十点回宿舍,除去吃饭午睡休息等时间,每天学习时间大概11个小时。

  经济法--侧重于背,主要涉及我国民法和商法的内容,考试侧重于文字解答

  税 法--侧重于理解,说是税法其实是税收学,考试考查的是各种税的计算

  从八月初开始看经济法的书,并且配套做练习册轻松过关一的习题,采取的是每看完一章做一章习题,将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从八月下旬开始进入税法的学习,本以为会很顺利,确没想到税法的学习难度比经济法大的多,所以导致后来意思到时间不够。在这个时候我大胆的作出一个决定,即要舍得放弃,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即将所有的税种学完以后,放弃最后三章,这样的情况下也是以每章学习完配套做练习,大概花了20天左右的时间。

  在九月初,距考试不到十天的时候,花了四五天把经济法和税法的书在看了一遍,最后五六天开始做真题和模拟卷,每门课程做了3套真题和5套模拟题
 

  (2)由于2010年顺利通过两门考试,给予我极大的信心,所以在2011年选择报考余下的四门。

  由于这四门中有三门是属于难的,所以我是从3月初买了10年的教材开始看,看到5月底,不过这时候处于放松状态,一天大概看三个小时左右。

  正式进入复习是从7月份开始,我选择把四门分成两组来学习
 

  *9组:

  会 计--其实是6门的核心,难度*6,侧重于理解,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考试偏向于理解分析能力,涉及大量计算。

  财务成本管理--是6门里公式最多的课程,考试侧重于熟练的运用相关公式,涉及大量的计算。
 

  第二组:

  审 计--建立在会计的基础上,是6门中最厚多的一本书,是非常抽象的一门课,考试侧重考查记忆能力,涉及少量计算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6们中最薄 的一本书,只有审计的一半厚,考试侧重于记忆,以文字解答为主。

  7月开始进入紧张备考状态

  7月-八月中旬,完成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学习

  8月中旬--九月初,完成审计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学习

  最后一周10天进入总复习阶段,同样花4-5天时间把书快速翻看一遍,最后一周进行真题模拟题的题海战术
 

  复习阶段

  *9阶段:

  1.建议看*9遍书的时候,看完一章后做一章习题,这时候做题可以翻翻教材书

  2.书上看不懂的,可以用荧光笔划一下,去查一下别的资料书,或是去网上答疑请教老师,把理解后的内容用红色笔写到书上

  3.*9遍看书要以慢为主,争取把书大部分内容看懂
 

  第二阶段:

  用适中的时间把书从头到尾再看一遍,在每章挑一些题练一下,*4可以把知识点串联学习,要准备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记下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和你更正的东西。
 

  第三阶段:

  总复习

  每门课用一两天时间把全书翻看一遍

  先把历年真题做一遍(3-5年真题),然后做模拟卷(每门至少4套)(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题,且不能翻书)

  最后,每门课用两三天时间把全书翻看一遍
 

  陈蓓蓓

  高顿财经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