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阶段是cpa考试的“拦路虎”,近三年平均通过率不足25%(2023年为20.04%)。核心难点在于:
科目多且深度大:6科覆盖财会全领域,如《会计》涉及合并报表、金融工具等复杂准则,需500+小时学习;《财管》需掌握108个公式模型,计算量极大。
单科通过率悬殊:
高难度科目:《会计》(12.58%)、《财管》(19.50%)、《审计》(21.58%),因理论抽象或计算密集,通过率常低于20%。
相对友好科目:《经济法》(24.19%)、《战略》(23.58%)侧重记忆与案例,但仍需系统梳理框架。
5年成绩有效期压力:考生若未合理规划科目,易因“滚雪球式”挂科导致成绩失效。
二、cpa综合阶段通过率如何?
综合阶段通过率常年稳居70%以上(2023年为54.39%),原因有三:
考生筛选机制:仅专业阶段全科通关者可报考,基础扎实;
考试形式优化:仅1门《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两卷考察实务整合能力(如会计+审计+税法融合),减少死记硬背;
题型侧重应用:全案例分析题,对具备工作经验的考生更友好,事务所从业人员通过率超65%。
三、cpa如何备考能提高通过率?
策略1:科目搭配“减负增效”
首推组合:
《会计》+《税法》(知识点重合度40%,如企业所得税处理);
《财管》+《战略》(成本管理与风险模型联动)。
避坑:勿同年报《会计》《审计》《财管》三座“大山”,易导致时间崩盘。
策略2:三阶段冲刺法
基础期(3-6月):主攻教材+网课,标注高频考点(如《会计》长投、《税法》增值税新政);
强化期(7-8月):精研近5年真题,限时训练主观题(如《财管》计算题控制在45分钟内);
冲刺期(考前1月):全真模拟机考,重点复盘错题本与新增考点(如2025年《经济法》证券法修订)。
策略3:善用资源提分
主观题用英文作答可加5分(如《审计》简答题),外语能力强者建议尝试;
关注实务案例,中注协近年考题常涉ESG审计、智能财务等前沿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