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会计师报考科目有哪些?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分专业阶段与综合阶段:
1、专业阶段(6科):
必考科目:《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特点:
《会计》为核心,涵盖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等重难点;
《财管》公式密集,需熟练运用模型解题;
《战略》偏重框架分析,记忆量较小。
成绩有效期:单科合格成绩保留5年,需在连续5年内通过全部6科。
2、综合阶段(1科):
科目内容:《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会计、审计、税法案例)、《试卷二》(财管、战略、经济法案例)。
特点:实务导向,需整合专业阶段知识解决跨领域问题。
报考提醒:专业阶段科目可自由搭配报考,但需注意《会计》为基础,建议优先攻克。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标准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标准是什么?注册会计师考试采用“分段评分制”,具体标准如下:
1、专业阶段:
满分:每科100分;
合格线:60分;
有效期:单科成绩5年内有效,超期未通过者需重新报考失效科目。
2、综合阶段:
满分:试卷一、试卷二各50分,合计100分;
合格线:两卷合计60分;
无期限限制:通过后即可申领全科合格证书。
3、特殊说明:
成绩查询时间为考试结束后3个月左右,考生可通过中注协官网或官方APP查询;
综合阶段需在同一年度内通过两卷考试。
三、注册会计师如何科学搭配考试科目?
合理搭配科目能显著提升备考效率,以下是三类主流方案:
1、零基础/在职考生:
推荐组合:首年《会计》+《税法》或《经济法》。
理由:《会计》与税法在企业涉税处理中关联紧密,经济法侧重记忆,适合缓解压力。
注意:避免同时报考《审计》《财管》等高难度科目。
2、全职备考者:
推荐组合:《会计》+《审计》+《税法》或《财管》+《战略》+《经济法》。
理由:利用学科关联性(如审计依赖会计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平衡计算与记忆难度。
3、冲刺高分考生:
推荐组合:《会计》+《税法》+《审计》+《经济法》(四年通关)。
注意:日均学习需4小时以上,建议搭配网课与真题强化训练。